2023年,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专利申请量达1960件,授权量为553件,位居贵州省企业之首。
平均每日申请5.3件,每日授权1.5件,是什么力量推动专利申请授权“泉涌”,不断攀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了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下属的电力科研单位——南方电网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
“目前,我们的人均专利拥有量是4件,且今年以来,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发明专利167件,获授权76件。”在南方电网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谈竹奎的介绍下,专利“泉涌”的答案渐渐清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近年来,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建设工作。
研究人员正在共同探讨实验数据
今年1月,《贵州电网公司科技强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提出要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全面加强成果转化和运用能力,为南方电网建设产业链“链长”、创新链“链长”企业提供重要支撑。这项“要求”,在南方电网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掷地有声”。
“我们致力于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据谈竹奎介绍,为了突破技术难关,解决技术难题,贵州电网公司主动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局,在研发经费投入、创新氛围培养、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等带动下,各类创新“硕果”频出,目前累计拥有专利4826件,其中发明专利2054件。
研发项目顺利推进,资金是关键。据了解,目前贵州电网公司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从全年营业收入的0.6%提升到1.16%。今年,研发经费投入计划超10亿元。“仅我们一家单位来说,2016年,我们的科技项目直接投入是6000万;2022年,上升到1.8亿元;今年更是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3亿元,人均科技项目直接投入达100万元。”谈竹奎说。这些研发经费的投入,有效保障了各类研发项目的顺利开展。
而在人才培养上,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大家向‘专家’迈进。以我院为例,目前专家人才占比已超过员工总数1/3。”谈竹奎说。在人才引进上,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面向全球吸纳高层次创新人才,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不断加快科技人才培养与使用。同时,通过直接的激励政策,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企业创新创造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专利源于实践,用于实践。“他们既是生产一线工作人员,又是研发人员。”谈竹奎说,通过生产与科研的紧密相连,专利运用与转化效果明显。以获得2022年度贵州省专利金奖的“一种基于柔性直流互联的微电网集群自律协同控制方法”为例,其专利池专利数量达30余个,且目前正在申报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
梅花山防冰重点实验室内,实验员正在比对试验结果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结构、新型电力系统等的背景下,我们于2016年开始对此项专利进行研究布局,主要是为了解决多能流汇聚、新能源消纳、高可靠供电等问题。”据谈竹奎介绍,该项专利目前广泛运用于柔性互联配电网/微电网使用的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等电力装备,有效减少了贵州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中分布式能源的弃风弃光问题。据统计,在该项专利广泛运用的近三年时间里,累计新增发电量以及产品推广等直接经济价值达16.9亿元。
类似的“从运用中来,到运用中去”的案例,在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比比皆是。
据了解,2017年春节期间,贵州电网故障停电的45台配电变压器中,有37台出现了严重的三相不平衡现象,占比达82.2%。为解决此类问题,南方电网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立马组建研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出智能型综合配电箱产品。“目前,该项技术成果已实现商品化,是迄今为止我们公司产值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谈竹奎说。
此外,“电网抵御凝冻灾害融冰关键技术及运用”成果有效解决了大范围低温凝冻天气的侵袭,保障了电力基础设施安全和能源正常供应。该项技术还获得了2022年度贵州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聚焦科技创新,解决生产问题,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的科研框架不断拉大。“我们将按照南方电网统筹部署,推动科研领域、赛道向战略拉伸;推动科研方向向基础需求、未来需求拉伸;推动成果转化向市场需求拉伸;推动创新生态向协同拉伸;推动创新文化向合作拉伸。从0到1,不断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谈竹奎说。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 鲍贝贝 编辑 朱登芳 刘娟 二审 王远柏 张恒新 三审 岳振 庞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