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住宁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言献策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发布时间: 03月11日

19
1137

        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绿色生产力,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在全面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宁全国政协委员马宗保、何晓勇、沈爱红聚焦光伏新能源开发、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交提案,为加快推进动能焕新的步伐、推动经济“向绿”而行建言献策。

        加快推动西北地区 布式光伏新能源开发利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国家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政策的激励引导下,我国光伏产品制造和光伏电站装机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3年9月,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区光伏总装机量达到10419.1万千瓦,占全国装机总量的20.02%,其中集中式光伏总装机量9761.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总装机量657.8万千瓦。”

        马宗保委员说,我国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由于分布式光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在建设运营中出现了消纳保障机制不强、电力交易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分布式光伏的进一步发展。马宗保委员建议,加大西北地区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和变压器扩容,推广“集中汇流模式+储能接入”,通过10千伏线路并入电网、分布式台区配储、鼓励提高自用比例及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市场化交易等方式,提升农村电网分布式新能源承载能力,促进分布式新能源稳定消纳。结合新型输电技术,重点加强直流配电技术、柔性直流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等研究,推动直流输电柔性化建设与改造,优化网架结构,形成分层分区、柔性发展、适应性强的主干网架,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

        “希望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促进新能源多领域跨界融合发展。”马宗保委员提出,以就地利用为主要目的拓展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应用场景,积极推动各具特色的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围绕公共建筑、居住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农业等建筑、交通、农业领域,发展新能源多领域融合的新型开发利用模式。推动各领域先进电气化技术及装备发展进步并加快向各行业延伸,交通领域大力推动新能源,建筑领域积极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替代,工业领域加快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应用,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积极培育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垃圾又被喻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近年来,全国各地循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国家共批复了6批49家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何晓勇委员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9类可再生资源急速增长,循环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与制约。

        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链条短、政策支撑不到位、回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何晓勇、沈爱红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大力发展链式经济,聚焦主导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上下游关联产业、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推动纵向上下游衔接、横向多元化发展,打造“回收—分拣—加工—产品—交易”完整产业链条。

        “希望能够加大对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政策资金支持,建设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绿色分拣中心、交易中心。”何晓勇、沈爱红委员提出,制定出台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动态调整税收优惠目录,建立全供应链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完善配套的税收优惠实施制度和机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将国家规定地方留成部分通过产业发展基金的形式按一定比例奖补给企业,专项用于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和循环化改造。

         建议探索城乡特性打造回收体系,在城区巩固提升以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为代表的三级回收网络体系,并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调整网络构成;在农村建立城乡一体化、县域一盘棋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延伸回收网点,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回收利用体系。建立资源回收产业正面、负面清单,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准入。强化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治理,推动地方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中心、工业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和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污染环境企业并向社会公布。

       (来源:宁夏政协微信公众号  记者 李莹)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