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住宁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医疗卫生事业建言献策 筑牢医疗卫生保障网

发布时间: 03月06日

20
1106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事关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全国两会期间,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中医药事业、基层卫生健康治理能力提交相关提案,提出了“全力培养‘国医大师’人才队伍”“健全区域性急诊急救和诊疗服务体系”等建议。

        振兴中医药事业 弘扬民族文化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发展中医药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住宁全国政协委员杨培君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增强文化自信、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问题,当前我国以西医模式发展中医的思路尚未改变、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人才培养不足、“治未病”优势未充分发挥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振兴中医药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杨培君委员认为,应转变“以西律中”的理念,打破“以术驭道”的局面,构建中医药诊疗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全面放宽中医药品审批、中药临床使用、中医医保报销等限制,引导群众选择中医药预防、保健及诊疗服务。

       “完善中医药‘治未病’政策,推动我国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整理挖掘中医预防理论与实践经验,全面发挥中医药的疾病预防优势,实现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战略。将‘防治一体’思想融入临床实践,推动慢性病、老年病等预防、治疗和康复。”杨培君委员认为,要深入宣传“治未病”“平衡与健康”等中医思想,让防病养生、“防”重于“治”的生命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组建中医防疫机构,加快中医防疫研究。

        中医药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全力培养‘国医大师’人才队伍。”杨培君委员说,将中医教育纳入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使西医学生同步接受中医教育,修正中医教育中偏离根本、以西育中、细分各科等做法,立足经典育人、文化育人。将中医师承纳入教育体系,完善符合中医师承特色的人才进修和规范化培训机制,制定基层中医拔高计划,对基层中医从业人员给予“菜单式”帮扶,壮大中医队伍。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能力提升专项,提高基层中医机构诊疗水平,筑牢发展中医药的群众基础。

         对于如何全面保护中医经典古方名方秘方?杨培君委员提出,要正确处理中医药继承与发扬、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支持经典名方制剂产学研结合,激励中药专利研发;修订现有中药专利“符合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审查标准;加大对中医药秘方、验方、专门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尽快修正不合理的限制条款,将“家珍”纳入保护范围。设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专门机构,完善专利管理体系,加紧专利保护;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中药专利的国际化认证。

        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治理能力  守护百姓健康

        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治理能力,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基层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网底’,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解决和健康意识的培养。”住宁全国政协委员杨淑丽认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仍不健全,服务功能和“网底”作用发挥不够,西北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不足。基层从事公卫、中医、康复、妇儿、口腔、外科等人才匮乏,一人身兼数岗情况普遍。

        杨淑丽委员在“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治理能力的提案”中介绍,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2亿,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13.5亿、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2.1亿、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2.8亿,基层医疗机构作用发挥仍有较大空间,距离“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努力构建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卫生服务圈,强化服务功能,筑牢城市卫生‘网底’。进一步完善专家下基层机制,将上级医院‘派单’与基层医疗机构‘点单’相结合,实行‘订单式’派驻,提高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效率。”杨淑丽委员认为,要大力推进门诊慢特病用药下沉基层使用,将基层药品目录与远程会诊、专家下基层相结合,经远程诊疗或下基层的医师诊断后可使用上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并按规定予以报销,扩大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用药范围。

        基层医疗机构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杨淑丽委员建议,对基层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必要补助,增加全科、公卫、妇儿、精神、康复、外科等急需紧缺人才供给。推进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压缩非医疗技术人员,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逐步缩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当地县(区)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差距,探索对全科医生予以补贴,使其与当地县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

        杨淑丽委员表示,要健全区域性急诊急救和诊疗服务体系,提升乡镇卫生院防病治病、急诊急救、健康管理以及外科服务能力水平;完善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规划建设、人员管理、财务监管、药械管理、业务管理、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健全完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

        (来源:宁夏政协微信公众号    记者  郝婧)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