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中原油田——“数智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 02月27日

28
1566

9块大数据系统是中原油田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试运行区块,日前该区块大数据平台的正式上线,让中原油田内蒙古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高级主管杨延娜和同事感受到了工作上的极大便利。“数据查询和下载模块可以实现数据‘一站式’查询、专业软件数据一键准备。”她欣喜地说,“更重要的是,动态分析模块实现了数据、图件的实时共享,地质工程多学科协同分析真正有了抓手和载体。”

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不断完善,是中原油田大数据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致力打造千万吨级一流油气公司,数字化转型是必须跨过的门槛。近年来,中原油田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大力推进油气生产、科学研究、业务流程、决策指挥数字化、智能化提升。

摸清家底 扩充数据“资源池”

为摸清数据家底,查漏补缺,进一步丰富数据资源中心,去年以来,中原油田持续加快推进基础数据治理工作。搭建数据质控平台,初步实现388项勘探开发数据监控,为业务主管部门提供数据管理支撑;先后完成93万条勘探开发历史数据补录,文72南块、卫42块等重点单元历史数据汇集,以及2022—2023年度34个单元油藏描述数据收集和共享工作。

与此同时,中原油田以濮城采油厂、文留采油厂为试点,开展了120项报表数据治理工作,数字基础建设不断完善。

“今年,我们计划在2023年数据治理的基础上,完成川东北地区、东濮老区重点研究、单元数据治理。2025年全面完成整体数据治理工作。”中原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副经理周敬表示。

升级“云”平台 激发数据活力

走进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的生产指挥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20余平方米的大屏幕,几乎覆盖了整面墙。“信息化为指挥中心装上了‘智慧大脑’,让指挥中心把采油区生产动态放在眼前、握在手中、装在兜里。”该厂生产调度室主任娄志强介绍,“在应对去年12月中旬以来的极端天气中,我们通过数据中心实时获取生产参数,查看现场实况。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处置,确保了生产安全平稳。”

推进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减少“人”的因素、提高“人”的效率。该厂污水站经过改造后,6座滤罐24个阀门由以往的人工操作变为“一键执行”的自动控制,减少人工开关阀门时间1小时以上,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反冲洗效果。

大数据加持下的智慧油田建设,压减了岗位、减少了操作,这种情况也出现在中原油田濮城采油厂。该厂依托大数据建立厂级生产指挥中心,撤销4个区生产指挥中心、48座计量站,整合3个中转站站控,人工岗位数不断减少。通过数字化改造,采油管理区减少了动液面录取、注水井油套压录取等操作47项,人员实操工作量压减了29%。

“数智”赋能 释放数据潜力

这几天,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开发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正通过新启用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研究作战中心的地质导向系统,对正在施工的马1-17H井、马2-7井、普7011-4井进行远程跟踪、监督和指挥。

“该系统上线后,真正减少了科研人员的驻井情况。”该所所长崔长鹏说,“从每口井至少派1人驻井跟踪变为后台跟踪,并且一个组同时跟踪区域内所有井,大幅降低了研究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了解,除地质导向场景外,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研究作战中心上的压裂跟踪场景也先期投入使用。该平台可以展示目标井的相关地质图件,包括所在位置构造,孔、渗、饱,压力场及天然裂缝发育情况等,为后期压裂裂缝扩展模拟奠定了数据基础。

“我们能够将工程关键区域信息整合到整体柱状分析图中,结合地质模型与地质专家共同研究确定最佳的分段间隔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携手合作,明确分段的数量及它们在地下的具体位置,实现地质与工程技术的紧密配合。”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油层改造技术部门的李健博士表示,“借助一体化的工作平台,我们还可以模拟不同液体注入压力对改造范围的影响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压裂工艺的各项参数设置。”

“油田搭建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研究作战中心除包含这两个场景外,还有综合研究场景和压裂设计场景。我们还将加快开发进度,让数据早日释放更大潜力。”中原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勘探开发大数据研究所所长唐明说。


(来源:濮阳日报)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