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暨智慧农业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3-11-16

22
1191

2023年11月2—4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由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承办的“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成功召开。该创新大会以“粮食安全与未来农业”为主题,设1场主论坛,4场专题论坛以及9场分论坛,其中,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与世信朗普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联合牵头策划承办了“智慧农业论坛”。

11月2日,智慧农业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在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法国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兰玉彬,来自美国、徳国、澳大利亚、日本、巴基斯坦和中国等6个国家的10多所大学与科研院所企业的20多位专家和企业家,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外籍专家等200余人现场参会。  

据该分论坛召集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王应宽介绍,智慧农业是我国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农业论坛是WAFI旗下最重要的分论坛之一。智慧农业处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是实现本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农业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在现阶段,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这就需要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建设。本次论坛旨在探讨智慧农业对于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农业等方面的潜力。

此次论坛由王应宽秘书长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杨丽教授主持。院士、国内外专家、企业家22人作了精彩报告。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作了题为《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主旨报告,指出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国际发展前沿,美国、欧盟和日本都有自己的相应的发展战略,特别在农业传感器、数据科学、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物联网与系统设备、机器人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战略规划,从而推动政府创新发展。赵院士表示,智慧农业包括很多技术,各领域专家对智慧农业技术的理解不一样。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智慧农业关键科技包括6个方面:农业传感器与信息采集系统、农业卫星遥感与无人机系统、农业大数据与机器智能、农业模型与算法、农业智能化装备与农业机器人、智慧农场集成技术。从卡脖子关键技术角度来看,智慧农业发展面临几个关键科技问题:1)农业高端传感器;2)农业大数据智能;3)高端农业智能装备。农业传感器研发有三大难点:1)传感机理突破(从零到一);2)关键技术突破(从一到十);3)生产工艺突破(从十到万)。关注农业智能首先要关注农业数据价值。农业大数据智能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技术,由数据发现知识。通过知识计算技术,使机器具备视觉感知、语言阅读、内容理解、因果发现、想象、推理与创造力。区别于工业和社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具有体量浩大、模态繁多、生成快速、时空属性显著的特征。未来机器智能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感知力,对图像识别的能力,对中文场景的识别能力;2)行动力,能够像人一样去劳动;3)脑智力,像人一样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很大一部分与人工智能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农业自主无人系统、无人农场、智慧农场等。新一代人工智能五大方向:1)大数据智能;2)跨媒体智能;3)群体智能;4)混合增强智能;5)自主智能系统。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农业中对发展农业大有裨益。

法国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兰玉彬作了《精准农业航空技术在生态无人农场中的应用》的报告,回顾了精准农业航空发展与应用现状、关键技术与装备,并分享了生态无人农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他指出,航空植保实现农药减施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在兰玉彬教授提出的“精准农业航空”理念的指导下,航空植保研发走的是一条从研发施药平台、装备和技术,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进而实现减施目标的技术路线。现行植保无人飞机相关标准中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34项、团体标准41项,为植保无人飞机在我国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植保无人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植保无人机的飞控和动力系统发展迅速,喷雾系统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国已成为全球农业无人机保有量和应用面积最大的国家。精准农业技术在无人机低空遥感与农情解析、农业航空施药技术理论及应用、农业航空施药关键部件及系统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业航空应用技术示范基地累计超过30个。但有待于从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考虑作业对象和无人机喷施特点的喷施决策模型、实时识别决策的察打一体无人航空作业系统、空地协同感知与喷施作业技术等方面挖掘精准农业航空技术的应用潜力。兰教授认为,生态无人农场是精准农业航空技术的成功应用,它以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为基础,融合农业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众多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无人化作业,且进一步推动精准农业航空技术与智慧农业结合与应用研究,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目前,生态无人农场已在农圣贾思勰当年任太守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落地。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10000家地方生态农场。生态无人农场将是引领未来的农业模式。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Warwick Powell(鲍韶山)作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来简化合规性、增强数据完整性并增加土著植物产品供应链的溯源价值。以澳大利亚土著本土植物为例》的报告,分享了区块链技术在澳大利亚土著本土植物中的应用案例,利用该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管理和溯源,以确保数据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同时利用该技术来简化合规性、增强数据完整性并增加土著植物产品供应链的溯源价值,该技术可简化当前流程,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Wei Guo(郭威)作了《人工智能无人机助力农民优化蔬菜产量研究》的报告,以生动的具体案例,介绍了多源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及应用过程,分析了大数据驱动下蔬菜各生育阶段的长势和生理指标的动态和趋势,通过经验与人工智能协作实现蔬菜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分析、决策以及精细化田间管理,可为运用人工智能无人机助力农业生产精细化提供指导借鉴。

德国莱布尼茨农业工程与生物经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Redmond R. Shamshiri(雷德蒙·R.沙姆希里)在线作了《机器人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的报告,从机器人远程操作的必要性、数字孪生的要求、传感器开发、通信和评估、仿真模型应用、限制和建议解决方案等方面分享了关于移动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对农业应用领域中的路径规划、避障机器人、物联网构建与应用、实现远程操控等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张漫作了《智慧农业与农业机器人》的报告,阐述了智慧农业发展驱动,农业机器人技术创新及展望。她指出智慧农业的发展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智能装备/农业机器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经。农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现在感知、信息处理、信息传递、移动机构及执行机构方面,近期在表型机器人、收获机器人、鸡舍巡检机器人和多机协同作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上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她表示,后续研究将主要围绕自主感知、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决策等方面展开,主要包括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感知,以及多场景的自主学习,不断提高机器人智能化程度,同时提高协同作业和人机交互性能。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文江作了《全球重大生物灾害遥感监测预警》的报告,分享了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意义、进展及发展趋势。他指出如何利用多源数据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预报及如何实现农业重大入侵生物的前瞻性风险预警和实时控制已成为中国科协2022年十大产业技术问题和中国科协2020年十大工程技术难题。早发现、精准监测预警是植被病虫害科学防控的关键。他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植被病虫害遥感机理、病虫害遥感监测方法、植被病虫害遥感预测方法、植被病虫害遥感系统与推广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植被病虫害研究发展四大趋势:1)遥感、植保、气象、数学等多学科协同攻关,“点”+“面”结合,重视孕灾环境监测;2)产学研用一体定量化一揽子监测预警损失评估需求导向研究和应用示范;3)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生物灾害信息化和智能化;4)重大国际性病虫害监测防控需要全球协调合作。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院长、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何雄奎作了《智慧果园构建与装备技术研发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多年来开展智慧果园基础研究、新型梨园装备研发及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着重提高果园智能作业的传感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识别技术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研究识别技术时应考虑地形、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可将多传感技术进行融合,进而实现高准确度的识别,对装备自动化提供有力支撑;在新型梨园装备的研发方面,重点是梨产业农机装备的研究,以及山区、丘陵地区中小型装备;光机电液一体化智能精准装备;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重点研究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及人文条件进行技术推广。在全国各地建了很多基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研究成果可为智慧果园技术装备研发和智慧果园建设提供参考。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董大明作了《“闻”香知味-农产品挥发物的红外与激光光谱学探测技术》的报告,全面介绍了其团队在农产品挥发物检测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在痕量气体测量、微样品量测量和包装内气体测量方面创新的工作,通过创新方法,可使检测限降低至亚ppm级别。研发的智嗅-农产品挥发物专用传感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极高的监测精度,检测限50~200 ppb,是国内唯一激光光谱气体传感器。开发了无需气体标定的浓度反演算法,首次在无需打开包装的情况下预测箱内水果的质量和储存时间。这些创新研究对农产品挥发物检测和传感器研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阿里巴巴达摩院智慧农业负责人顾斐作了《智慧育种平台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在智慧育种平台构建、算法研究、模型构建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平台特点。智慧育种平台的构架包含种质样本库、良种设计选择及优良性状定位3个应用场景,基因型分析、表型分析等4种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3种计算引擎,种质信息、地点信息、环境信息等5种数据源,其平台具有智能化、一站式、安全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许童羽作了《水稻生产精准农业航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报告,立足于东北现代化大农业,从辽宁水稻生产与农业无人机应用、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的水稻长势精准监测、基于处方图的水稻田间管理无人机精准作业、水稻生产可视化管理平台与精准服务方面分享了团队近期研究成果。他指出农用无人机作业技术逐渐成熟,农用无人机喷洒已经从单一的作业用途,逐渐转向施肥、施药、除草等田间管理全过程,但辽宁无人机作业还是以统防统治为主,精准作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干旱农业大学副教授Muhammad Naveed Tahir作了《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的应用:巴基斯坦的未来前景》的报告,介绍了无人机技术在巴基斯坦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播种量和施肥量的精准调控,还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如温度和病虫害检测等。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巴基斯坦灌溉用水的重大影响,通过智能物联网农场的应用,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定点喷雾器,当地农民可以利用创新的灌溉与施肥技术,不但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节约了农药用量,还使农作物的生产力提升了20%~23%。分享了近年来在促进中国-巴基斯坦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开展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后展望了巴基斯坦的未来农业发展前景,期望在未来实现农业无人机技术的完全自主化。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吴才聪教授作了《农机作业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的报告,介绍了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在农机自动驾驶、农机精准作业、农机作业监测、农机运维管理、农机大数据和海洋渔业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与推广,分析了数据的来源、采集、管理和应用场景,建立农业作业大数据系统,利用北斗终端实现远程监测和自动驾驶,在麦收中,宏观上整体掌握小麦收割进度,针对突发情况做出及时预判、预警、调度,中观上追踪农机的位置和工况,围绕收割热点区域配置配件和维修资源,微观上协助跨区转移,科学合理地安排收割作业。构建行业共享平台,研发了动态调度模型,开展全国农业机械移动送油,保障农业生产。

巴基斯坦信德农业大学副教授Farman Ali Chandio作了《气候变化下营养期干旱及后续灌水制度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的报告,认为水是人类发展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资源,对消除贫困、促进性别平等及对粮食和能源安全的贡献至关重要,并指出农业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用户,消耗了总取水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分析了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认为管理不当、技术落后和灌溉安排(灌溉量、灌溉深度和灌溉频率等)不当,最终导致巴基斯坦贫瘠的水资源正在迅速枯竭,从而降低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通过采用更高效、更有效的技术(例如启动干旱和灌溉调度)来改善田间水管理,如小麦品种筛选、灌溉水质选择、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建立预测模型,进而提高小麦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宋茜作了《智慧果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报告,分享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农业1.0,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生产手段的传统农业阶段;农业2.0,以农业机械为生产手段工具的机械化农业阶段;农业3.0,以广泛应用杂交、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生物-化学农业阶段;农业4.0,以信息为生产要素、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智能机器人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农业阶段。她指出了智慧果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针对果园信息获取要素不全、获取精度不够、处理能力不足和果园作业装备研发滞后的问题,提出了数据赋能的解决方案,通过果园大数据挖掘与服务平台,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的果园智能感知技术与装备,开展无人机采摘、水肥一体化灌溉、喷药、除草等工作,建立了相关的数字果园示范基地,推动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钱姝婷作了《数字技术如何塑造未来农业》的报告,认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保障粮食安全最有效的路径,无人机是开启数字农业的一把钥匙,空中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农场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展示了数字技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通过智能化设备及数字化服务,让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全面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执行”三大环节的闭环,打破信息孤岛,帮助农业生产管理环节完成数字化、精准化转型。打造的超级棉田项目,平均亩产增加15.6%,节省水电成本47.2%,节省肥料成本27.4%,节省农药成本30.7%,节省人力成本64.3%,用更小的消耗,实现了更大的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郑永军作了《基于激振音频的果树冠层密度检测与果园智能施药技术》的报告,指出我国是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总产量及苹果、柑橘、梨、桃等十多种水果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种植面积1.84亿亩,产量3.13亿吨。介绍了我国果园发展的四个阶段:集体果园、家庭承包果园、规模化果园和现代化果园。针对果园植保过程中人工施药劳动强度大,传统风送施药装备存在药液浪费严重、地面流失过多等问题,探究地面装备果园全程组合导航方法,结合基于激光雷达的地面精准对靶仿形施药技术及基于激振音频的叶密度估测方法,研发了小型自走式对靶变量喷雾装备。在未来的果园智能化生产与管控中,实现多视角、精匹配、预决策、工厂化、端-边-云、全自主化作业。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张昭作了《苹果田间生产全周期自动化技术进展》的报告,表明我国苹果产量排名世界第一,苹果产业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苹果生产的授粉、套袋、收获、分级等环节严重依赖人工,劳动力缺乏、人工成本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提升苹果生产各环节自动化程度,突破关键技术,对于苹果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他认为采摘机器人是发展趋势,果实分离是执行采摘的关键,整机性能需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基础上从视觉检测系统和采摘执行两方面进行优化。分析了目前现存的机械辅助授粉技术存在效率低、坐果率低、通用性差等问题,准确识别定位出待授粉花朵是完成授粉的首要步骤,时间最优的路径规划、高效无损的末端执行器的设计是提高授粉效率和坐果率的关键。最后展望了果园未来发展趋势:对采摘环节、分级环节、授粉环节和套袋环节建立完整的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高精度识别定位、快速分级、无人机精确授粉和高效套袋,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智慧农业负责人罗朝亮作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及未来展望》的报告,介绍了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与趋势,认为智慧农业是一项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工程。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以问题为驱动,以价值为引导,在企业数字化升级、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三大领域探索深耕,深入场景,两脚带泥,与用户一起成长。在北大荒建设营销云平台,建立数字新引擎,在青海大通利用流量IP赋能发展农文旅产业,在农批市场推动数实融合,构建数字化交易及物流枢纽,对畜牧行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最后展望了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应用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技术,连接资源,促进产业高效发展。

北京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兴创业业务总副总裁、智慧遥感总经理张琳作了《AI助农·智赋乡村》的报告,从AI2.0时代商汤探索、AI技术赋能农业创新、AI助农三个方面阐释了公司科技前瞻性布局AI2.0时代,推出大模型、多模态模型等多种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从耕地地块检测模型、主粮和经济作物识别、特色农产品识别、作物长势自动化监测等方面为农业生产科技赋能;展示了粮食生产、耕地非农非粮化、农业保险业务等方面监管检测的案例。

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弓作了《高性能时空数据平台助力智慧农业》的报告,分享了其团队以高精度空间数据实现地块级服务,用实时数据让农事决策有据可依,通过时空大数据使得农业生产更智能、更高效,以时空大数据赋能农业全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为智慧农业发展中高效利用高性能时空数据提供参考。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马祯作了《低空遥感无人机农业应用分享》的报告,分享了其团队通过低空遥感无人技术切实提升农业从业者收益,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实践。通过厘米级精准大田航测、高效巡田、精准变量三方面的案例,为高校和农业从业者提供地块差异点、土地平整度、苗情、漏播、估产等方面丰富数据以及为精准除草、精准施肥滴灌等田间管理提供指导。

主旨演讲后,法国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Yubin Lan(兰玉彬),日本东京大学Wei Guo(郭威)副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Warwick Powell(鲍韶山)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吴才聪,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智慧农业负责人罗朝亮,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弓,商汤科技智慧农业行业负责人颜宪斌,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马祯共8位嘉宾参加了圆桌会议。会议以“智慧农业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为主题。

圆桌会议主持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王应宽研究员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此次圆桌会议的背景和目的,并邀请各位嘉宾围绕“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和所做工作”、“对智慧农业未来发展有何期许和建议”等问题开展对话交流。希望各位专家、企业家结合自身经验,为智慧农业发展出谋划策,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主要观点分享如下。

兰玉彬教授在智慧农业领域具有30多年研究和工作经验,他认为:1)产学研用相结合是未来要做的工作,国家马上要建立至少100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真正落地,为产业服务。2)国家非常关注智慧农业,政府也投了很多经费。从农业无人机方面来看,农民作为用户是可以受益的。但是,在其他项目如大平台展示的智慧农业项目上,农民可能没有真正受益,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何监管这些项目的执行,特别是项目目标是否实现,有待于出台更多的有效政策。3)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智慧农业特别是装备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方面的支持。要发展智慧农业,需要尽快在装备和传感器技术方面有大的提升,特别是在传感器装备可靠性方面的提升,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很难让用户获得真正的效益。在如何使用户受益方面仍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在日本开展智慧农业研究和工作近20年的Wei Guo(郭威)副教授介绍了日本在智慧农业方面的探索。据郭教授介绍,日本在大约30年前已经开始农业信息化发展探索,国家支持力度一直比较大,2000年以后国家开始推行智慧农业,在学术上的支持一直都比较多,比如针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智慧栽培及育种。近年来,日本对智慧农业支持的方向有所改变。从2018—2020年开始,日本政府推出了智慧农业的实地实证项目,这个项目非常大。申请人可以是农民个体,也可以是一个团体,或一个小的初创公司。也可以是一个巨大的IT公司和农民一起来申请。项目的目标是让大家来申请去探讨怎样利用智慧农业技术,使用技术改良技术。项目一直到现在,日本已有200多个这种小规模农业,这些农业开始获得收益,反映到数值上,例如某某农民用了某某技术,节约了百分之多少的成本,或者节省了百分之多少的劳动力。在创业方面,日本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国家。但有趣的是,今年10月份日本农林水产省推出一个巨大的项目以支持农业创业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一般来说,因为农业产品的解决方案都是有针对性的,所以很多公司都做不大。日本政府现在想办法支援这些小公司,可能是最近让人感觉到比较兴奋的一个点。

来自澳大利亚的Warwick Powell(鲍韶山)教授有丰富的区块链技术经验,他认为智能农业现在面临五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和跨境贸易跨境数据流动的问题有关系的。现在全球各个国家都重视国家的数据安全,把数据交换规则定出来后,这也不是大问题,这其中可以考虑利用加密算法来解决跨境数据流动中的安全问题。第二个挑战是标准化。中国和150多个国家都有贸易合作关系。如果想要继续和这么多国家发展贸易关系,一定要把国内数字化发展的标准普及化、国际化。第三个挑战是要与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他们教育培训,因为很多用户尤其发展中国家的用户对数字、电子工具等不那么熟悉。第四个,现在发展进入了数字经济阶段,数字经济阶段会产生很多的价值,这个过程中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分配数字价值。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是数据完整性。采集的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如果能够应对这5个大挑战,智慧农业肯定会发展得非常好。

中国农业大学吴才聪教授及其团队从2016年开始策划构建大数据,到2019和2020年数据逐渐汇集起来,在大数据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吴教授表示,农机企业将北斗安装在农机上,把农机连带北斗卖给了农户,政府发放补贴,这里涉及到很复杂的问题。他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数据的采集标准,数据类别内容,包括质量、频率,都需要统一起来。现在很多企业各自在建设自己的所谓的大数据,如果没有标准,将来数据的复用就不好,20年之后可能不认20年前的数据,5年前可能就不认了。第二,有人说到了大数据时代模型没有那么重要,说80%的是看数据,20%看模型,但是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这个模型是指数据预处理,或者稍微做一些简单的挖掘,真正要把大数据用好,要结合农业经验。另外,模型是动态的,才能把数据挖掘分析好。第三,各家都会采集数据,但数据量太少,体现不出或不能完全体现经济、科技价值,只有汇总到一个行业、一个国家,才能体现出价值。从这一点上来说,共享机制非常关键。所以,建议国家去支持而不是去主导一个行业大数据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支持第三方,哪怕企业也是可以的,这样的话把大数据建立起来,把它用好,而且要面向终端用户,而不是面向政府自己的管理。应该面向生产力生产关系去推进大数据的建设,然后做好顶层设计,营造一个好的能够盈利的生态,不仅仅把数据抓回来,因为农业的效益比较低,希望政府能够去支持第三方做好标准,做好共享,构建一个能够盈利、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智慧农业负责人罗朝亮表达了对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1)期待得到政府对于智慧农业这个行业整体的支持,比如说相关的政策、资金或者相关的一些机制体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卡,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国家的资金可能主要用在相关的综合体系的示范性项目上,但是示范性项目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可复制,是单位的生产成本非常高,真正去普及的时候可能发现需要二三十年在种地上的利润才能够填补回投资,它其实是只有盆景没有风景,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希望获得相关的支持,这可能也是相关从业者的诉求。2)对欧美、日本、以色列、荷兰等国家整个农业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每个国家农业发展都有其特定的阶段。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特定阶段,智慧农业生存的空间在哪里?针对未来农业已有很多研究,比如全部用机械代替人工,这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场景。但现在的智慧农业生存的空间在哪里值得考虑,这需要结合国情考虑,企业或者从业者,才有生存空间。3)取舍问题。企业在产品孵化期,需要探索到在农业现代化或者在中国农业中的价值点,收缩到聚焦领域,找到合理定位,然后有所取舍。在这期间,可能希望与细分领域做的好的公司合作,也可能与研究领域的教授专家合作,这时可能发现没有转化的空间,可能需要通过用户去引荐成果落地在很多的示范项目上,或者说落地在规模农业或者精准农业的一些试验田里,这可能是整个行业里面大家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在思考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到取舍。不能看到这个产品赚钱都去做,然后无序竞争。可能整个国家包括民间和政府在这个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本,但是整个的农业科技致富发展速度没有想象的那么快那么好。如果每个人都有取舍,都有这种开放的精神,合作的精神,相信智慧农业应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弓表示,公司从2015年开始发展智慧农业业务,核心目的是解决现阶段国家对粮食安全,包括在大粮食大食物观下中国农业的承载力及其一系列相关任务等的核心关切。世界各国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或者巴西、阿根廷少数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发展农业的目标不仅仅是农民或者是自负盈亏的一个过程,而是在国家支持下的整个国家的农业政策。所以,做智慧农业很重要一点可能要关注国家或者是农业本身核心关切是什么。现阶段的目标越来越清晰,特别是主粮、主要经济作物的核心效益如何提高及与之相关的产值,提高产量,减少损失,减少成本等。现阶段中国面临着很多挑战。农业还处于小农阶段,因为涉及到人均成本、亩均成本,在此阶段如何保持这样的农业生产的潜力和对应一系列相关的支持,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承担比相对发达国家更多的成本,或者说直接是需要政府更多的补贴。对应这个阶段,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可能是既紧迫又充满挑战。不像日本或者其他发达国家,他们信息化工作可能从几十年前就开始了,中国是信息化和智能化要一起前进,这个过程意味着一方面要更紧迫,另一方面也充满了机会,如何通过信息化的方式,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让农业生产更加有效率,可能为发达国家或者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可能。实际上,这个信息化阶段不能叫跨越式发展,是加速性的推进中国农业的规模化,这一点上其实可做的事情非常的多。中国农业发展还处于一个初始的阶段,去引爆的动力是什么值得思考。农业的生产状态本身是一个相对传统,世界各个国家都是这样,农业的应用相对是保守的,没有政策层面的支持和推进,靠它本身即使在发达国家应用也是缓慢的,所以需要各级政府层面对农业的整个的发展过程进行投入,其中对于智慧农业、对于数字农业相关的投入,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期待国家层面上对企业做更多的前期支持,尤其是支持创新型的企业去做相关的内容。企业可以连接政府和小农户,最终实现数字农业汇集到农户端,才能真正实现包括粮食、其他主要经济作物的丰产丰收、抗灾能力、抗病害的能力增强。

商汤科技智慧农业行业负责人颜宪斌认为,发展智慧农业首要的是建标准。国外的信息化的发展技术已经从提智慧农业的发展到智慧农业落到实处,是能够落到老百姓手里边,甚至未来适度规模化的种植者手里,这是一个过程,且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中国现在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并步走,这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过去40年飞速发展的结果。类似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2800多个县智慧城市能在过去5~10年飞速的发展,是因为从整个国家层面到区县一级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内容、程度以及其对整个城市的基层管理能够产生的价值都非常清晰。当每个区县去做城市的知识智慧化和智能化的时候,有法可依,有非常清晰的依据。 对智慧农业一样,希望国家层面上在未来的3~5年,尤其对做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AI赋能的公司或大厂,能够提出非常清晰的布局安排。商汤要做一个平台型公司,发展自己的大模型,进入农业这个行业赛道,包括今年5月发布遥感地界大模型,面向全行业免费提供服务。希望和行业内的专家学者、高校能够深化合作。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马祯表示,大疆科技已经是无人机行业领衔的企业,但从农户端来看,没有看到可以推广并且可以大规模应用的一些解决方案或者产品。他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找到自己的用户,并且深刻地去发现用户的需求是非常关键的。他以大疆植保无人机在日本售卖从无政府补贴到获得政府补贴为例,阐明定位用户并挖掘其需求非常重要。此外,他认为去倒推政府做一些政策层面上的调整也十分必要。做产品的时候,找到用户并发现他的需求很重要。每一种需求从工具的层面来看,都是可以量化的。如果这个收益和成本的账能算明白,这个产品一定是满足真需求的,一定是有人买的,那么做地推也好,做推广也好,其实是顺势而为的一个过程。常说做两件事,做正确的事,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然后正确的做事是基于做了正确的事。诉求目标用户和需求很重要,把这两点抓住了,其实是可以做很多帮政府省心的事。


王应宽秘书长总结到,通过两轮嘉宾对话,各专家和企业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智慧农业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前景和对目前智慧农业发展形势的认识,以及如何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意见、建议和期待。十分感谢各位嘉宾从国家战略、国际现状、面临的挑战、大数据探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卡、粮食安全、行业标准、关键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畅所欲言,为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开拓新路径,为智慧农业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建言献策,共谋新发展。

来源:农业工程学报微信公众号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