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活动速递 | 聚焦规模化储能高质高效发展!第八届储能西部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 2023-08-07

25
1206

图片

8月2—3日,第八届储能西部论坛在西安举办,主题为“聚焦电力市场新机制、提升储能规模化运营效率”,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办,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有关能源国企、华北电力大学、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电力市场专委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协办。

图片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史玉波表示,在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方面,仍存在新型储能规划与实际装机的数量差距较大,新能源配建储能实际利用率不高,新型储能可以实际参与交易的品种仍然有限,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不完善稳定等问题。史玉波就储能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一是坚持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完善能源电力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能源电力体制改革,细化调频服务品种,区分储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体现价值,优化辅助服务市场算法规则和储能调用机制,探索出台共享租赁市场规则及建立容量市场可行性,探索储能参与碳市场或绿证市场疏导储能成本。三是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增强技术竞争力与产业链安全。

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能效与储能处处长徐梓铭 ,陕西省能源局总工程师党宏伟,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罗建勇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主持开幕式。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夏清,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陈海生分别作主旨报告。

刘科表示,碳中和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大规模储能及长时储能技术。他认为,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色甲醇技术,可实现绿氢的安全储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之一。

夏清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当前的市场机制将造成价格信号消失或价格侵蚀等问题。由于不同类型电源成本特性存在差异,统一定价无法准确体现各类电源的价值,建议应将风光储与传统的资源市场分拆,构建独立的风光储价格形成机制。在风光储为主的电力市场体系下,建立新能源分时容量价格机制,度量储能的时空价值,引导灵活性资源投资,进而激励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

陈海生作了“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主旨报告,发布了2023上半年储能数据。2023年上半年储能产业发展实现了产量与规模齐升,新增投运规模8.0GW/16.7GWh,超过2022全年新增规模水平。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储能电池(不含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类电池)产量超过75.0GWh,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出口比重超过55%。各类储能技术都快速发展,锂电、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华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主任李来龙,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庞秀岚,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昊分别作报告。

李来龙站在储能电站运营投资企业的角度,对新型储能电站的支持政策、装机规模、储能成本以及电站运行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提高循环次数、降低投资成本是实现储能电站盈利的关键。

庞秀岚对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储能及光储系统实验成果进行了详细解读。针对实测中存在的储能系统效率、光储系统利用率、电池电芯电压离散率等问题,她认为这需要制造厂家、能源发电企业和设计单位共同解决。

钱昊从规模化储能电站发展出发,介绍了海博思创在这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针对规模化储能的商业应用,钱昊认为共享储能市场交易机制将助力行业快速发展,大规模储能电站建设推广中,储能系统多种核心技术融合为重要基础。

图片 

8月1日,作为储能西部论坛特色配套活动之一的闭门研讨会顺利召开。此次闭门研讨会聚焦西北储能政策实施情况、市场机制建设情况、发电侧储能建设运营情况、储能成本下降空间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等议题,与会代表踊跃发言,为新型储能接下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结合当下新型储能高速发展的态势,第八届储能西部论坛设置了八个专场主题论坛,聚焦新能源+储能的联合调度与市场化运营、大规模储能技术与解决方案、西部特色储能市场专项研究、独立共享储能开发实践、新型储能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实践、长时储能技术与新能源消纳等储能热点问题,邀请行业内的发电集团、电网公司、产业链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