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市科协书写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独有一笔: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

发布时间: 2022-11-24

15
357

微信图片_20221124211719.jpg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上海市科协,紧紧抓住科技人才的牛鼻子,从“创品牌”向“求实效”转变、从“搭平台”向“植内涵”转变、在“扩面”的同时向“提质”转变、从“提供场景”向“营造生态”转变,进而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

       近年来,市科协以“科创中国”、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和园区科协组织为切入口,面向区域科技经济发展、重点高科技产业、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输送高端智力资源、服务企业内的科技工作者,在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中写下了独有的一笔。

       服务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科创中国”成为关键节点

       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从2020年开始打造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品牌,旨在通过聚焦产学研金用多方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市科协以建设精准化创新服务体系、专业化技术交易市场、国际化学术交流高地为目标,推进培育创新枢纽试点、建设协同创新载体、探索“在线支援”服务模式、催生新型科技经济融合组织等重点任务,打造“科创服务直通车”服务品牌,进行技术对接、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系列化创新服务活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科技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科创中国”上海机制。

微信图片_20221124211855.jpg

        市科协以杨浦区、长宁区“科创中国”创新枢纽试点建设为契机,打造具有科创特点、上海特色、科协特征的科技经济融合“样板间”。在杨浦,依托成果库、专家库、机构库3个库,建立供需对接、学会服务、科创活动3个平台,聚焦n个重点和新兴产业,打造以全流程交易服务为核心的“技术券商样板间”。在长宁,依托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技术研发到工研院中试转化,再到新微集团投融资与产业化的“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孵化培育”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21124211444.jpg

       市科协发挥科协组织“开放型、大枢纽、平台型”的特色优势,让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同音共律。例如,市科协与市科委、市经信委、科创办等政府部门,以及宝山区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与中国科协签约共建“科创中国”平台,与数十家高校院所、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加强交流合作。

      此外,市科协还坚持需求导向、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聚焦集成电路、智慧医疗、美丽健康、先进制造等区域的重点产业,导入人才智力和组织网络资源,促进多学科交叉和产业联动,突出“一区一新”“一区一特”,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同时,启动宝山区“环上大科创街区”“科创街区”建设,探索将科协系统资源“下沉二级”到街镇,与现有的科创空间载体相结合,打造科技创新实力突出、科技产业特色鲜明、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科学文化艺术相互交融、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优良的科创综合体。目前,宝山区“环上大科创街区”已正式揭牌,长宁、杨浦、嘉定、奉贤等区也开始创建。

       助力产业科技能级提升,院士专家工作站注入高端智力

微信图片_20221124212106.jpg

        2021年底,一场科创中国·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引智创新”成果展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80项院士专家与企业的合作成果集中亮相,并在线上长期展出。这些成果涉及国家重点产业、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产业等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多个主题。

微信图片_20221124212842.jpg

       在“新一代国产相控磁波刀”展品前,上海沈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沈国峰清楚,博士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早在上世纪末就在钻研如何用无创手段治疗肿瘤,而相控磁波刀是她看好的方向。这份延续数十年的师徒互动,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形式被固定下来,而24年的科技成果转化“长跑”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多年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上海高科技产业注入了高端智力资源,助力产业能级提升。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总数达到564家,进站工作的院士专家达3076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800余项、攻克关键技术难题4500余项、获得专利83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50余项。

      去年,市科协还以工作站建站总量突破500家为契机,组织开展“科创中国——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引智创新成果50佳’征集发布活动”,通过成果征集、初步筛选、组织评选、成果榜单审定、成果榜单发布、宣传展示5个阶段,遴选并发布了50项具备典型性、先进性、高质量的工作站引智创新成果。

       在2022年上海疫情中,院士专家工作站聚焦疫情防控,发挥各自技术、人才等优势,全力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协同创新,助力复工复产。4月,嘉定工业区几家生物医药企业受新冠疫情影响缺少液氮,如果在24小时液氮不能得到补充,免疫细胞将面临死亡的危险,而某科技企业正在开展的nk细胞治疗新冠病毒的科学试验也将被迫中断。在嘉定区科委的协调下,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积极响应,由董绍明院士牵头,何平研究员与同事们以最快的速度,在当天下午5点前为园区多家企业封装了液氮,极大地降低了疫情带来的研发风险。

      3月,上海嘉麟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隔离服)生产储备单位,迅速组建疫情防控小组,紧急做好原材料、人员调配工作,将用于外贸订单生产的设备紧急转产生产抗疫用隔离服,最大化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其间,管理干部带领员工迅速完成产能转换,短时间内为上海市及金山区抗疫提供近百万件(套)“铠甲”。

        服务企业科技工作者,园区、企业科协发挥基层枢纽作用

       在金桥科技园区,企业科技人员可以通过金桥科协微信群,了解市科协的活动和服务信息,包括科技政策宣导、科技奖项申报、课题申报、技术职称申报辅导等内容。

       无独有偶,在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宝武科协以学术年会为契机,为公司科技人员搭建了与国际同行交流的平台,展示了公司实力,也为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园区科协、企业科协作为基层科协组织,成为汇聚多方资源、服务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枢纽。截至2021年底,上海共有企业科协203家,园区科协35家,行业科协1家。市科协积极推动园区、企业科协建设,激发其活力。

       一方面,举办市、区等多层面的技术交流、论文比选、创新争先、科学普及等企业科协交流活动。仅2021年就组织举办了上海市企业科协工作座谈交流会暨“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微论坛;推动上海市电力行业科协成立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服务专业委员会暨“科创中国”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创新发展研讨会;推动浦东新区科协等以“服务企业科协 营造科创环境”为主题,组织各类专业服务超过30场次……

       另一方面,增强企业科技工作者获得感。在2021年推荐4位企业园区科协代表参加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组织推荐2位企业科技工作者参加中国科协“百年风华 青春向党”青年演讲大赛初赛;组织4家企业(园区)科协代表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基层科协负责人能力提升活动。同时,根据中国科协要求,发动部分企业科协完成中国科协企业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创新状况问卷调查408份。

       图文来源: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微信公众号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