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咸阳高新区:苏陕协作助力“科创中国”“秦创原”双平台互促共建

发布时间: 2022-08-30

70
1874

位于咸阳高新区的民营企业陕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以创新为动力、人才为支撑,产学研一体推进,针对航空航天关键应用需求,在材料端不断创新突破,自主研发、设计出了我国首条航空级钛合金棒线材生产线,彻底解决了这一困扰中国航空业近半个世纪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了航空紧固件用钛合金的“进口替代”,一跃成为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钛行业前列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像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在咸阳高新区还有很多。时下,秦创原给咸阳高新区注入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发展动力,咸阳高新区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按照“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秦创原咸阳核心区为统揽,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突出产业、扭住项目,推动人才、资本、技术、平台等各项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为咸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抓双创平台 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西部智谷一期、转型升级示范园、电子科技孵化园、电子科技配套园等100余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建成投用,未来科学城、高科云谷等承载平台正在梯次推进。打造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形成了“筑梦·创享空间”“筑梦·创智空间”“咸阳高新锐境国际创新中心”等六大双创载体。

2021年各双创载体新入驻双创项目35个,在孵企业达127家,年产值达4.8亿元。载体内汇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2600余人,全年新引进双创人才432人,硕博士人才63人,本科以上学历376人。

高起点开建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吸引西部科技创新港创新要素以及省属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进驻,打造省内一流的创新要素聚集地、高新产业动力源、创新创业示范地,与西部科技创新港形成“两链融合、两岸互动”的联动发展格局。

抓创新主体 科技企业加快培育

持续引导和推动区内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出台秦创原政策包、惠企暖企十七条措施、人才公寓入驻管理办法等助企创新发展政策,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分首次或复审,高新区予以10万元奖励。

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市级瞪羚企业3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新增省级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现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各项创新发展指标均居市内前列。

抓项目对接 成果转化加速落地

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着眼打通“产学研用”链条,先后举办3次大规模路演活动,牵线搭桥科研院所与企业签订合作项目14个,推介科技成果项目18个。

引导域内6家企业与西安高校、科研院所对接,筛选出9项意向清单,其中,购买专利4项,科技成果转化4项,合作研发1项。

西交大高纯镁、气相沉积涂层等院士项目已落地转化,加州大学水滤红外A光学医疗器械项目、剑桥大学新型医疗级化学键精准裂解技术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芯片封装材料项目等20余项成果转化项目已初步达成落户高新区意向,区内技术市场交投活跃、成果转化机制日益成熟。

前不久,“科创中国”苏陕协作推进会暨“秦创原”推介活动举行。咸阳高新区与南京江宁经开区签订了关于促进建设海智基地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立科协系统苏陕双向交流合作机制,将江苏优质技术资源和企业、产业发展模式引入陕西,将陕西优质的科教资源导入江苏,实现两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围绕两地核心优势产业,在海智基地建设、园区对接、科技人才联动、创新资源共享、文化经济活动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形成科技界和企业界深度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2022年,咸阳高新区将落实秦创原三年行动计划和政策包,通过一人策、一团队一策、一项目一策,积极吸引高科技人才来高新区发展,引进高科技项目落地。尤其是把开展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合作放在突出位置,全年招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个以上,招引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以上。开展科技路演、“揭榜挂帅”机制引入科研成果,发挥好科技经纪人队伍作用,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双向交流合作。一颗颗创新种子,正在高新区慢慢长成大树。

来源:陕西智能制造区域科技服务团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