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藏药炮制原理解析(下)

发布时间: 2022-05-23

22
2115

藏药炮制的基本目的

关于藏药炮制的目的,著名藏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曰“未制生药均具毒,毒物并非均夺命,体虚性糙失而害,害大利小糙致痛,衰火障视阻脉腔,钝效诱病损食欲,颠倒呕泻毒之害,去毒则乃锐润养,性味配伍如法成,故须遵执炮制法”[6]。通俗来讲则为:未经炮制的生药都具有各自的毒性,但所谓毒性,并非指直接损害并丧失生命的作用,而是指对年老或体虚者治疗疾病时由于药性过糙有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误而间接损害生命,导致有害的毒副作用大于有利的治疗作用,且由于药性过糙而引发疼痛等并发症,衰弱胃火,损伤视力,堵塞脉腔,钝化药物的锐性,诱发疾病,损失食欲,颠倒药物的吐泻功能等对机体有害的副作用。经过炮制去毒的药物不但具有锐而柔和之效,而且富有营养,还能使基于味、性和化味的藏药方剂配伍都能实现合理配伍。综上,从临床用药的角度来看,藏药炮制的目的不外乎减毒、增效、调和药性。但根据藏药药理学理论,藏药炮制目的可归纳为“锐、柔、养、配”4个方面。

  • 其中“锐”代表3层含义,一是起效快,二是作用强,三是针对性强;

  • “柔”代表2层含义,一是减小药物对人体的损害,二是减小引发伴发病的概率和程度;

  • “养”是指增强药物的营养滋补作用和对机体的养护作用;

  • “配”是指确保方剂配伍合理,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满足个性化用药。

01

减毒

藏药学中的“毒”具有狭义和广义2层含义,狭义的“毒”仅指相对于药物的对人体和生命有直接毒害作用的物质,而广义的“毒”不仅指有害于机体的毒物,而且包含所有虽然对人体和生命没有直接毒害作用,但能削弱胃火、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和过程障碍、引起疼痛等伴发病、阻塞脉腔等的药材部位和成分。因此,藏药炮制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火制、水制、火水共制、药物制和辅料制等手段,去除或减少对人体有直接或间接毒害作用的药材部位或成分,以实现治疗疾病的同时,避免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或将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降至最低水平。因此,从藏药学理论来讲减毒就是将用于治疗疾病的药材的反作用直接消除或转变成隐性作用。例如蛇类药材入药时将有毒部位蛇头和蛇皮直接去除,以及蓖麻入药时同青稞面一同炒制使蓖麻中有毒的油脂类成分大部分被青稞面吸附祛除,以实现去除或降低药材毒性的目的。

02

增效

增效是指根据藏医临床治疗需求将目标药材的治疗作用即正作用最大化,是藏药炮制的根本目的。比如手掌参用于滋补时进行奶制,使牛奶的营养成分完全浸入手掌参中后晒干入药,以提高其滋补作用;以及诃子用于泻下治疗时在没过诃子体积的喜马拉雅大戟浸提液中进行熬制,使喜马拉雅大戟浸提液全部浸入诃子后晾干入药,以增强诃子的泻下作用。

03

调和药性

调和药性是根据临床治疗需求,使治疗药材的显性作用隐性化或隐性作用显性化,以满足藏医学辨证施治和个性化用药,是藏药炮制的核心目的。比如冰片用于清热治疗时需用竹黄进行调和药性,在确保其凉性不变的前提下使其糙性最小化即隐性化,从而实现高效清热而不引发伴发病和医源性疾病的治疗目的。

藏药炮制的基本作用

综上可知,减毒、增效、调和药性是根据藏医临床用药而归纳的三大藏药炮制目的,这三大目的是通过藏药炮制过程中的“锐、柔、养、配”四大药理作用而实现。因此,从藏药学理论视角来看,藏药炮制作用是通过加工处理使目标药材根据临床需要而具备“锐、柔、养、配”四大药理作用中的某一种或几种作用。

01

锐制作用

锐制是指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对某一药材进行相应的炮制,从而锐化药性、强化药效或提高治疗疾病的针对性和靶向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确保藏药材固有的质量和药效

藏药学中每种药材都有被普遍公认的固有质量和药效,也即道地性,这一认识是约定俗成的,基于千年的实践经验和临床检验[7-8]。确保药材固有或应有的质量是藏药炮制的基本作用,其主要通过净制和确保药材的道地性2种途径来实现。净制是指除去药物的杂质和非用药部位,而确保药材的道地性则涉及多个环节,主要包括特定产地、适时采集、如法干燥和用新去陈这4个环节[4]。特定产地也即药材的产地适宜性,藏药学认为同一种药材生长在不同的生境下具有不同的功效,要按需采集特定产地的药材;适时采集是指不同药材和同一药材的不同用药部位都有自己的采摘时间,只有在适时采集的药材才具备应有的药效;如法干燥是指药材采集后必须严格遵守各自的干燥方法,例如有些药材需要在烈日下暴晒,而有些药材则需阴干,还有些药材需要风干,因此要结合临床需要采取相应的干燥方法;用新去陈则主要针对草本类药材,是指入药的草本类药材一律要求采用当年新产的药材,储存期一旦超过一年则认为是陈年药材,不宜入药,会影响药效。

锐化药性

锐化药性在藏药炮制中称为“诺顿巴”,此处的“锐”不仅指藏药“八性”的锐性,而是还指靶向性和速效性。藏药炮制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通过特殊加工,引导某一药材或含有炮制药材的某一药方针对性和快速性作用于目标疾病,这一作用在藏药炮制中被称为锐化作用,广义上也包括藏药炮制中的“那尺巴”或“内尺巴”,即导向或靶向作用。例如鸡肉中添加少许硇砂和冬葵子使其滋补作用快速发挥出来,以及在鱼肉中加入少许花椒粉使其壮阳滋补作用快速发挥出来,以实现快速滋补的目的[7]。

强化药效

强化药效是指通过炮制加工使原药材的某一功效显著增强,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这一作用在藏药炮制中称为“阿朵巴”。其理论依据是通过炮制加工,使五源药中的各源同炮制提供的外源性相同源相互协同,以提高该源药(土药或水药)的药性和药效。比如通过煅烧使药材的火源增加,从而增强该药材的火药药性及药效,或者通过辅料炮制,使原药材中的某一源同辅料中的该源相互协同,增强该源药的药性和药效。例如通过向鸡肉中加入手掌参进行炮制或白狼毒药汁(提取液)中浸泡诃子进行炮制,分别用于提高鸡肉的滋补作用和诃子的泻下作用,或者对烈香杜鹃花进行焖煅以提高其治疗寒病的热性作用等。

图片

炮制前的正作用(绿色圈)、反作用(红色圈)的交集表示正作用和反作用一致的部分作用;炮制后的正作用(绿色椭圆)、反作用(红色椭圆)叠加图表示正作用增大(绿色椭圆),反作用(绿色椭圆下的红色边缘)由于隐性化或直接消除而变小;圈和椭圆的大小表示该作用的大小。

图为基于正反和显隐作用理论的藏药炮制理论模式

防止药性失效

防止药性失效是指通过炮制使原有药材的药性和药效保持更久,这一作用在藏药炮制学中称为“叶果巴”,主要针对挥发性药材和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药材,以及草本类药材。例如为防止藏红花在常规储藏条件下因挥发和扩散而损耗药性,将其在熔化提炼后的酥油中快速浸渍后取出,使酥油凝固包裹于藏红花之上,防治其药效(气味)挥发消失,同时还能阻止药材与空气接触而避免发生氧化等反应,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另外,为了使一些草本类药材保存得更久,需制成浸膏后在密闭容器中储藏,以延长保存期、稳定药材质量。

02

柔制作用

柔制是指通过炮制加工使药材的药性变为柔和,从而减小药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和减小引发伴发病的概率及程度。柔制作用在炮制实践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去毒

藏药炮制中的去毒是指去除药材的广义“毒”性。关于藏药炮制中的广义“毒”性在上文中已做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简单来说,藏药炮制中的去毒是指一方面要去除对人体和生命没有直接毒害作用,但能影响药物的消化吸收和药效,以及可能会引起伴发病和不良反应的部位或成分;另一方面要通过炮制加工减少或去除药材中对人体和生命有直接毒害作用的物质,即通常所指的毒物和毒性。

根据藏药学理论,通常药物和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藏医经典《四部医典注释》记载“乌头是药也是毒”[9]。为了让此类药物正常发挥药效作用的前提下避免其对机体的毒性损害,要通过炒制和辅料制等炮制手段,减少药材的毒性物质,降低其毒害作用。例如乌头在入药前粉碎后薄摊于铁锅中,再用文火加热铁锅进行炙制,或将乌头同诃子按一定比例配伍粉碎后在石臼中湿研,以减小乌头的毒性,还可将乌头按时采挖后在干燥通风处储藏一年,使其陈化而降低其毒性后可直接入药[6,10]。

减小药物的糙性

糙是藏药“八性”之一,藏医学在治疗过程中特别关注药物的糙性,因为一旦某一药材和方剂的糙性过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原发疾病和引发系列潜在伴发病。因为藏医学认为,药性过糙就会引发隆病,而一旦引发隆病,一方面会严重消耗机体,另一方面会加重或引发赤巴病和培根病,会使热病更热、寒病更寒,伴发病更多,导致治疗结果与治疗目的相悖。因此,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藏医学通过炮制来减小药材的糙性,以达到合理治疗目的。例如斑蝥入药时将其包入纱布后在青稞酿制的黄酒中(酒量完全没过药物为宜)浸泡一夜(12 h),之后掺入8倍的青稞黄酒后加热,并用手揉捏包有斑蝥的纱布包而收集从纱布包中流淌出的液体[10],用于藏医脉泄治疗等。

03

养制作用

养制作用包括增强药物的营养滋补作用和对机体的养护作用。藏药炮制对机体的养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养胃火、温化药性、促进机体对药物的消化吸收、保护目标脏器和组织等方面。养胃火、温化药性(提高药材的温效)和促进机体对药物的消化吸收是藏药炮制中3个相互联系又有侧重的炮制作用。其中养胃火是藏药用药的根本前提,也是藏药炮制的基本作用,适用于所有药材的常规炮制,具有共性和普适性;而提高药材的温效则针对实际临床中不同寒病的治疗,是基于养胃火对不同目标药材进行个性化炮制,以确保藏医临床个性化用药需要和提高临床疗效啊,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促进机体对药物的消化吸收是针对矿物类药材等较难消化吸收和代谢的药材而采取的特殊炮制方法。

增强补效

增强补效是指通过炮制提高目标药材的滋补功效,在藏药炮制学中称为“吉可巴”。滋补是藏医养生和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藏药炮制的主要作用之一。根据藏医学理论,具有滋补功效的药材一般具有甘味和沉、腻等药性。因此,在临床实际用药中需要增强药材补效时,一般会采用味甘和性沉的炮制辅料加以炮制,以协同和增强该药材固有的滋补作用。例如将手掌参和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根用于养生滋补时,将二者在刚没过各自药材的鲜牛奶中进行浸煮,使牛奶全部浸入药材后晾干入药,以增强药材固有的滋补功效,协同提高药材的滋补作用。

养胃火

养胃火在藏药炮制中被称为“梅卓苏瓦”,是藏医学最基本的养生理论和治病原则,藏医学中素有“不会养胃火者不配为医者”之共识,也是藏药炮制的主要作用之一。根据藏医学理论,食物的消化吸收、生命活动、物质代谢、机体免疫和健康状态都依赖于胃火,认为所有内科疾病都因胃火衰弱而引发。因此,养胃火是藏药炮制的基本作用。例如用石榴、荜菝、诃子等作为炮制辅料进行炮制,或通过炒制和煅制进行炮制石(矿物)类药材,以提高药材的轻性和温效,从而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起到养胃火和扶正滋补的作用[4]。

温化药性

温化药性作用即增强药物的温效在藏药炮制学中称为“卓可巴”,是指通过煅、炒等炮制方法,根据疾病性质针对性提高原药材的热性和温效,以便用于治疗不同的寒病。例如将手掌参和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根在没过药材的水量中进行熬制,使熬制的水全部浸入药材后晾干入药,在满足助消化和养胃火的同时,增强药材的温效,增大治疗虚寒疾病的功效。

促进消化吸收和代谢

促进机体对药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是针对较难消化吸收和代谢的矿物类药材而采取的特殊炮制,是对养胃火和增强药物温效等炮制法尚不能解决问题的有效补充。根据藏药学理论,由土源为主组成的药材一般较难消化吸收和代谢,需采取特定炮制方法进行严格炮制,才能确保正常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发挥应有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4]。藏药中的很多矿物药材,包括黄金和蓝宝石等珍宝类药材均属于土源为主要组成源(成分)的药材,所以较难消化吸收和代谢。因此,在对此类药材的炮制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入适量的火硝和硼砂作为辅助消化和促进吸收的特定炮制辅料进行炮制,另一方面要通过化学反应、焖煅和长时间高强度研磨[4,10],使药粉改变原有结构或达到超微粉(纳米粉)后方可入药,以确保药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和代谢。

保护组织和器官功能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保护机体不受药物损害也是藏药炮制的重要作用之一,这一作用在藏药炮制中被称为“卡曾”,主要体现在对肝脏等器官和血管等组织的定向保护。例如在藏医临床用药或藏药组方时,为保护心脏、肾脏、胃、血管及其功能时,会分别辅助配以肉豆蔻、豆蔻、石榴籽和甘草,以达到保护目标器官或组织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消除目标疾病的目的。

04

配制作用

配制作用是指通过采用辅料炮制和其他药物配伍炮制,调和目标药材和目标方剂的药性,确保方剂配伍合理,降低不良反应,满足个性化用药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炮制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改变药性

改变药材的药性是指根据临床用药和方剂配伍的需要,将同一药材通过不同的炮制加工,制成不同药性和药效的药材,以供临床个性化和精准化用药。例如将寒水石煅烧成熟后分别用水淬、青稞黄酒淬、酪汁淬和煅而不淬,分别形成寒性、热性、平性和极热性寒水石药材,分别对应治疗热性病、寒性病、平性病和肿瘤类疾病[10],以满足临床精准用药需求。

多元化药性

多元化药性是指通过炮制加工,使某一药材具备同时能够治疗或干预数种疾病的多种药性和药效。现实生活中多表现为治疗某一目标疾病的同时,为防止引发其他伴发病或抑制已有伴发病,对某一药材进行特殊炮制和配伍调和,使其具备多种功效,以达到平息目标疾病而不引发或不加重伴发病的目的,这一作用在藏医学中被称为“卡弄”。根据藏医理论,疾病可分为单一性、复合性和综合性等不同性质,但实际临床中单纯性疾病的发生概率较小,多为复合性或综合性疾病。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通过炮制来实现使某一药材在治疗目标疾病的同时不加重已有伴发病和不诱发新的伴发病的目的。比如在治疗赤巴病和隆病复合性疾病即赤隆病时,不但要通过炮制增强药材的凉性,而且同时要提高药材的沉和钝性,这样才能实现治疗赤巴病和抑制或消除隆病的目的。例如利用藏药中的“寒药王”冰片来治疗热病时,须与竹黄联合用药,在保证其凉性的同时弱化其糙性,以实现清热而不诱发隆病的目的。

保障方剂质量

方剂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药材的质量,而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合理配伍,但以上2种条件都跟炮制息息相关。除上述炮制作用外,根据临床治疗和配伍需要,通过炮制加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效的某种非天然形成的人造药材,用于临床用药或制剂配伍也是藏药炮制的作用之一。藏药学认为,只要懂得炮制,世上万物无不是药物,不论是自然形成的万物,还是利用自然万物人工制造的新物质,均能作为藏药材使用[4]。例如利用水银炮制成“佐太”,利用牛角和一些盐类炮制成“角盐”等。现代藏医临床和藏药制药中“佐太”和“角盐”依然作为一味重要的药材在使用,但二者并非天然药材,而是通过炮制加工而成的人造新药材。另外,合理配伍其实也是藏药炮制的重要作用,其以调和药性理论为指导,主要体现在“君臣将士”理论方面。比如很多藏药方剂的配伍中都配有诃子,且诃子也是藏药炮制常用的敷疗和药物,用以调和药性和提高疗效,降低临床不良反应。

综上,藏药炮制是一门基于藏医学和藏药学基本理论,服务藏医临床用药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性学科,在炮制的本质、理论和目的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在确保用药安全、稳定药品质量和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其工艺原理和传统理论体系的研究,不但能有效推动藏药炮制传承创新发展,而且能更好地为藏医临床和藏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 6 ]  帝玛尔·丹增彭措. 帝玛尔医著集[ 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0:495.

[ 7 ]  赖长江生,魏旭雅,邱子栋,等. 道地药材质量标准设计与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24):6072.

[ 8 ]  黄璐琦,郭兰萍,胡娟,等. 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基础[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0):2303.

[ 9 ]  金巴才旺. 四部医典注释[ 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2000: 1136.

[10]  尼玛次仁. 藏药炮制技艺大全[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2016: 212.

 

 

图文及封面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作者李啟恩、袁发荣、完地高、黄先菊、东知多杰、郭肖、多杰、李先加、尼玛次仁

执编:阮洁娟;责编:周海艳;总编:牛豫娟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