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抗疫战场 有一支永不褪色的“红马甲”队伍!

发布时间: 2021-11-19

27
1012

“7月28日我休息,报名”“8月5日,报名志愿者”......花垣县人民医院有一个“疫情防控志愿者”微信群,每天信息迭起,甚至半夜头像还在闪动,这些闪动的字符和头像犹如串起的音符,奏响另一种旋律的抗疫战歌。

花垣县人民医院作为花垣的救治和防控重地,从干部到职工,从临床医务人员到后勤保障,连医院的保洁人员都参与进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在各自的阵营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带有明显的职业“番号”。但是有一支组合特别、充满流动性的队伍,是这场战“疫”中的新生力量。他们来自医院各个岗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他们没有酬劳,却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相应的点,迅速专业的组织、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他们没有“番号”,他们穿着统一的马甲,在人群中站成一抹亮眼的中国红。

他们是——“红马甲”志愿者。

从百把人到五百余人   疫情中成长起来的“红马甲”队伍

2021年春节,大规模的人群流动开始,新冠病毒虎视眈眈伺机反扑,伴随而来的返乡潮高峰,医院面临巨大的疫情防控和医疗工作压力。该院党委班子充分预判,果断提出以“志愿者”工作形式,号召全院职工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应对当前的紧张局面。

2021年1月29日,院党委、院团委联合发动第一次志愿者招募,招募令刚一发出就有一百余人响应。从1月29日开始一直到3月8日春运结束,这支队伍活跃在核酸采样点、门诊、住院结算中心一线。

整个春节,疫情防控和医疗工作平稳有序。

5月份,花垣县新冠疫苗接种方舱启动,接种方舱工作由县人民医院承办,预计完成十万人次以上大规模的人群接种。除了接种岗位,信息录入、流程指引、落实查验双码、戴口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大量的具体工作需要专人承担,才能保证方舱安全有序运行。

5月20日,院党委、院团委第二次招募令发布。

200、300、400......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方舱创下了一天6000人次的接种记录,后续四个核酸采样点开放,2600人次的核酸采集记录,无不渗透着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

最多的时候,仅方舱内就有近20名志愿者,看到星星分布的一抹抹醒目红,或固定或移动,特殊时期他们的存在让人安心,产生振奋的力量。

截至目前,该院780名职工,已有530人投入到志愿者工作,最大年龄56岁,最小为刚入职的00后。

谢楚艳:红马甲队长

志愿者工作由该院党委倡导,团委主导。谢楚艳作为团支部书记、行政部副主任,志愿者工作启动以来,她无疑是冲在最前面的一个。不仅自己身穿红马甲带头站在一线,还要发动、统筹、灵活安排各个志愿者岗位,力求调度高效,让每一个宝贵的志愿者资源用到刀刃上,同时她还要承担自己的本职行政工作。

一天的方舱工作结束,她要根据明天的工作情况把志愿者的岗位调派好。每天早上7点钟开仓前,对新的志愿者进行培训。随着花垣县各个单位志愿者的加入,她还要负责接洽安排。志愿者通常不固定,每换一批她要培训一次。

作为组织者和带头人,她想尽办法改进工作,做到事半功倍。现场环境嘈杂,为了让群众尽可能清晰地了解要点和注意事项,她就用自己的声音录好,通过移动音箱反复播放,减少大家用嗓子的频率。

志愿者工作启动已经快八个月了,谢楚艳起早摸黑没有周末已成常态,晚上见到孩子已是八九点钟,早上出门孩子尚在熟睡中。她笑着说:“但愿疫情过去,痛痛快快带孩子玩一玩,把欠孩子的陪伴补回来。”

没想到,还没机会补上孩子的陪伴,七月份,谢楚艳的父亲患重症病毒性脑炎,突然昏厥从县人民医院ICU 转到了湖南省湘雅医院的ICU,二十天了还没醒过来。医生告诉她,预后可能不好。送父亲去长沙的时候,这波疫情还没有开始。到了月底,疫情形势突然吃紧,大规模的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工作即将铺开,医院停止一切休假,进入“白加黑”“5+2”工作状态,她二话没说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

谢楚艳父亲52岁年纪不大,来自农村苦了大半辈子,谢楚艳还没来得及尽孝,甚至不能伺奉病榻,这份遗憾和悲痛可想而知。但是这种情绪并没有写在谢楚艳的脸上,她像往常一样拿着对讲机奔忙在各个点之间,只有晚上才有空闲想到躺在病床上神志不清,生死未卜的父亲。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一定会站在离父亲最近的地方,尽到儿女应有的陪伴。“ 这块工作繁杂,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我还是自己克服吧 。”等所有的工作平稳下来疫情有所缓和,她才抽出时间去看了一眼父亲。

“红马甲”已经成为花垣县人民医院的精神文化主流。

志愿者杨英

年龄最大的志愿者杨英,今年56岁,是花垣县人民医院药品管理中心主任。作为共青团志愿者她已经超龄了,但是她并没有因超龄这个最正当的理由远离烽火阵地。她管理着二十余人的学科队伍,工作本来就复杂,周末她多次主动报名方舱志愿者,并且是守在第一道防线进行预检分诊。这里可以说是雨飘日晒的岗位,她与90后、00后站在一起,共同承担时代风霜。

石美芳是介入科护士长,7次上岗志愿者。她工作热情,细致入微。观察到哪位不怎么会使用手机扫码,她就赶紧迎上去帮忙操作,遇到行走不便的群众她就主动搀扶。最热、最忙的那两天,也许是渴得受不了啦,她拿起矿泉水瓶咕咚咕咚猛喝了一大口,然后赶紧放下又投入工作,喝水的过程不超过三秒。旁边的谢楚艳看到了有点心疼,好想提醒她,“石老师,慢点...”

新生儿科护士向珍服务次数最多达到了8次,她说:“我没结婚,反正出了夜班,没得事我都报名,而且一直会坚持下去。”新生儿科护士长陆爱华,麻醉手术室主任阳石荣、护士长石银茂,财务部蔡晨,绩效办主任吴静......谢楚艳报出一大串名字,既有管理者,也有普通职工,绝大多数科室全员参与。

志愿者不仅要准确解答群众咨询,还要发扬 “站”功和 “讲”功,一个班下来脚酸腿麻、口干舌燥,碰到高峰时段嗓子哑到快讲不出话。他们通常这边下线那边上岗,自身要学习掌握新冠防控知识,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流程。

志愿者岗位体现了高度弹性,高峰时段群里通常一发布:“紧急需要志愿者,哪位休息请火速报名!”一两分钟后,马上就有人响应,不仅休息的人赶来了,个别手头工作可以暂时搁下的,也报名快速赶往 。这就是花垣县人民医院的志愿者战队,他们像战时随时待命的“民兵”,平日里搞好各自生产,任务来了顷刻间集结,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

志愿者石美芳顶着烈日工作中

谁不希望下了班好好放松,哪怕只是窝在沙发上?谁不想周末陪老人和孩子,享受不可多得的休闲时光? 战 疫需要大于一切,也正是这种个人服从大局的集体观,和医疗行业代代沿袭下来的责任使命意识,让这个战线在每一场战斗中无往不胜,不辱称号。

每一次的报名都意味着一次牺牲自我的选择,每一个“收到”的背后,也都回应着同一种感激。战疫严峻、波澜迭起,这里除了滚烫的热血,也有携手战斗的温情,疫情一天不散,鲜红的马甲永远是这个阵地上飘扬的旗帜。

“‘红马甲精神’是新时期医疗战线的奉献精神,是时代的责任担当。”花垣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石献斌给予这支队伍高度评价。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