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发布时间: 2021-09-02

28
1466

1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1.1研究背景

能源为人类生活与生产提供能量来源,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近几年,以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储能、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和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以新能源+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成为各国新的战略竞争焦点。能源互联网是能源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之一,也是当前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科技创新的新前沿,是能源领域继智能电网后的又一重要发展方向。

21世纪初,学术界和产业界对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架构进行了初步探索。2004年,《The Economist》杂志中的《Building the Energy Internet》一文中首次提出建设能源互联网;200820102011年,德国、美国和日本相继发起能源互联网项目来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逐步改造电力系统使之由集中粗放式向分布式可再生转变。2012年起我国开始了能源互联网方向的探索,首次明确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是在长沙举办的能源互联网发展会议上。2016年,政府发布了关于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从2016-2018年、2019-2025年两个阶段推进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20176月,首批55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公布,标志着我国能源互联网项目建设开始落地实施。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科技实力雄厚,但是传统化石能源赋存较少。江苏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先决条件,清洁能源发电逐年攀升,截至20186月,江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147万千瓦,位列全国第二,风电累计装机865万千瓦,海上风电发展潜力较大。此外,江苏省用电量大,增速快,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全年用电量分别突破2000300040005000亿千瓦时大关,2018年达到6128亿千瓦时。2018 89日,江苏电网最高调度用电负荷攀升至近1.03亿千瓦,创历史新纪录。为满足江苏省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推动能源变革、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发展能源互联网是必然趋势。江苏省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在智能电网产业具有多项专利和技术创新成果,智能电器等设备和产品制造能力远超兄弟省份,为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撑。由此可见,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巨大的能源需求以及智能电网、电力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基础,使得江苏省发展能源互联网产业具备优越的条件。

目前,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及产业化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能源互联网本质是实现各类能源的灵活转化和高效利用,现如今江苏省能源互联网发展依旧以电力系统为主,油气、交通等能源系统为辅,各系统之间相对独立和封闭,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等产业之间联系和融合较弱,企业之间仅依靠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内部纵向科研技术合作和产品交易实现资源流转,跨产业和跨系统的企业活动较少;信息与能源融合程度较低,能源路由器的研发和制造企业较少,缺乏资金和技术雄厚的引领性企业。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产业发展的焦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试点运行以及技术攻克上,研发成果的运用、市场的开拓以及企业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不够。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前进的,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只有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都得到充分的提升,产业化发展才会逐渐成熟。

为推动江苏省能源转型、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促进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对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和对产业化发展过程的分析是关键和重点。基于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数据文献资料的有限性,本研究首先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和量化分析,重点关注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的结构和联系,关注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和核心作用的行业和企业;其次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产业化演进进程的影响因素和关键政策,为政府制定能源互联网产业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能源互联网发展适应了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提高清洁能源占比的趋势,适应了能源革命、加速能源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需求。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以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其在产业建设中的经验对我国其他省区和城市发展能源互联网具有借鉴意义。深入探讨和分析目前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揭示了能源互联网产业化演进的基本规律,为政府制定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下一步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对于加速能源互联网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首先界定了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产业、能源互联网产业网络及产业化的概念,深入分析了江苏省能源互联网及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及产业化演进过程,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具体目标为:

1)明确能源互联网产业范围、产业化的基本内涵,解释能源互联网产业化演进的基本过程,分析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的结构以及产业化演进阶段和政策因素。

2)提出符合江苏省经济、技术和能源资源条件的支持政策,以加快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化进程,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江苏省能源清洁化和能源革命进程,为其他省域乃至全国的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产业链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网络结构及产业化演进过程,通过系统动力学理论知识,建立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化演进的系统流图和因果关系图,提出相应的支持政策,以推进江苏省在能源互联网产业化发展上先行先试。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阐明了研究背景、必要性以及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意义、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形成本课题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概念界定、研究现状。本章界定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产业、能源互联网产业网络、能源互联网产业化概念;分析能源互联网及能源互联网产业研究现状。

第三章,能源互联网产业界定及产业化演进阶段。首先明确能源互联网产业范围、相关企业的业务、产品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其次对产业业务进行分类,将能源互联网产业划分为核心产业和衍生产业两类,最后依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初步划分了能源互联网产业演进的初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第四章,江苏省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能源互联网产业网络分析。本章描述了江苏省能源互联网及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产业网络现状,筛选和分析了产业网络内部的86家企业成员及其关联关系,最后通过pajek软件定量分析了江苏能源互联网产业网络的网络结构特性和复杂特性。同时,分析了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主要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第五章,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化影响因素。本章运用钻石理论模型建立产业化演进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层次模型,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其次,通过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方法分析了产业化演进的因果关系,并绘制了因果关系图。

第六章,结论。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政策。

以上研究内容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1)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大量阅读国内外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产业经济等文献,定义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产业和能源互联网产业化概念,明确江苏能源互联网产业的范围。通过电话、访谈、二手资料等方式,对电力公司、发电企业、能源互联网行业协会等,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江苏省能源互联网及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2)理论分析法。首先运用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划分产业化演进的三个阶段;其次运用产业网络理论分析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结构;最后运用钻石模型,结合江苏省发展实践,从生产要素、电力需求、配套产业、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内部竞争、政府政策和产业发展机会6个方面分析能源互联网产业化演进的影响因素,并对关键和一般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

3)网络分析方法。运用网络分析,构建由86家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企业组成的关联关系模型,利用pajek软件定量分析江苏省能源互联网产业结构关系和企业之间关联关系。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