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穿戴数字健康科技产业发展的技术与挑战

发布时间: 2021-07-18

29
1752

1.穿戴数字健康科技产业发展的技术与挑战

1.1穿戴技术的概念延伸(设备集成 vs 信息集成)

穿戴技术是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热点,充分体现了智能-生物-技术(Intelligent Bio-Technology, IBT)的融合。穿戴技术最早是由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的创新技术[1],利用该技术可以把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中,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主要探索和创造能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进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设备的科学技术。其具有低负荷、可移动操作、使用简便、支持长时连续工作和无线数据传输等特点。随着计算机标准化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医疗健康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同时随着相关的智能计算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穿戴医学智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快、感染风险大、死亡率高。截至2021年3月5日,全球累计感染COVID-19超过1.16亿人,累计死亡超257.6万人,疫情在全球蔓延、已导致经济衰退、大量劳动力丧失生计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3月指出:COVID-19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近距离接触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疫情防控的关键是阻断或最大程度减少这类病毒在人际间传播。此次疫情期间,武汉作为疫情的重灾区,医疗资源匮乏是阻碍抗疫的巨大绊脚石,从专业级医疗护具的短缺、医院隔离床位不足到医护人员的超负荷工作,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医疗防护用具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火神山和雷神山的投入使用能解决部分问题,但对于前线医生的资源分配不均、技术水平差异,智慧医疗有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医学穿戴设备就是将具有各种穿戴技术和功能的电子设备嵌入日常穿戴中,为人们带来医疗便利,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很好的渗透健康医疗场景。Al Emran Mostafa 于2021年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 上的文章[2]研究了检测COVID-19扩散的穿戴技术应用,他们依靠有效的传感器来检测人体的血氧饱和度水平、体温、血压、肺声和心率等。这些穿戴设备已用来提醒个人潜在的COVID-19感染之前出现的严重症状。这些穿戴设备还用于监测多维生理参数,以供早期检测患者 COVID-19 的进展。穿戴设备依托各种智能技术、软件多采用数据交互、云端交互,采集并存储使用者的医疗检测数据并同时进行动态监测,实时数据上传至健康服务平台系统。当使用者需要就诊时,用户的历史就诊、检查、治疗信息及穿戴设备实时更新的一系列信息能够通过系统反馈给医生,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同时患者在康复阶段也可以在医院之外进行远程医疗检测,远程调整治疗方案及给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即时上门和远程会诊,大大降低了医患双方的治疗成本,医学穿戴设备行业发展促使医学研究领域出现跨步飞跃,让“精准医疗”变为可能。可以预料到医学穿戴检测设备的远大前景,一旦穿戴设备在医院普及,甚至入家入户,再次碰到传染性高的疾病可大大降低感染率和交叉感染风险,提高医院床位的周转率,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在日常生活也可预防其他突发急症,还能调配闲置资源,利用大数据服务在家远程会诊进行及时援助。目前医学穿戴设备还存在开发成本过高、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信号不稳定以及隐私安全问题。在5G时代下,物联网进行高速发展,地域偏远资源匮乏的地区,也可利用5G宽带链接专家端和扫描端进行实时通信和互动操作指导,补充医疗资源的不足,5G通讯技术传递数据更快更准确,大数据、云计算可以在5G的基础上收集分析数据更加的精确和快速,医学穿戴设备基于5G的基础上传感器更灵敏,传输数据精准,数据分析操作高效,走向新的时代[3]。

1.2 穿戴医学智能的分类

穿戴医学智能的基本范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穿戴传感相关技术,包含了穿戴设备采集上的相关的传感器、传输上的人体传感器网络、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 其二是基于智能数据处理技术的医学或健康应用,包括医疗数据智能挖掘方法及用户健康状态的评估机制。现有的穿戴应用的医学传感器技术大体上包括新型生物传感器、纳米传感器、可消化传感器、柔性传感器和可植入传感器集中类别,这几种传感器又可以相互组合面向特定应用从而重新设计。GUO等人于2021年发表于《张江科技评论》的文章表明[4],新型穿戴电子器件应具有可回收,可降解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体传感器网络的传输也有了质的飞跃。数据采集结合无线传输成为有利搭档,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数据变化监测的力度,传感器带来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了。而数据智能挖掘是对接收到的穿戴传感器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知识发现的一个过程,从大量采集数据及个体信息中获取隐含的的数据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指导健康评估或者医学应用的相关知识。尹莲花于2020年在《中国医学创新》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研究了穿戴技术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展[5]。她们提到了运动手环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大量研究显示,运动手环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增加运动趣味,起到良好的运动提醒和激励作用,从而提升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的依从性和积极性,3-6 个月的手环监测下运动能够有效改善 BMI、腰围、糖脂代 谢和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穿戴设备的感知与运用两个维度的变化,为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的拓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性。随着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各种产品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扩展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穿戴医学智能的研究,自底向上看,是利用新技术实现了传统方法难以采集到的个体信息,从而得到了对个体更为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医学研究的发展;自顶向下看,一些医学难题的研究,潜在需要对人体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推动了采集技术、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的对材料、电子、通讯等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总体说来,穿戴医学智能是以健康及疾病需求为导向,以穿戴信息智能挖掘为关键手段,以穿戴传感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医学诊断理论、数据处理及数据挖掘技术、传感技术的发展都为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多样化,根据其佩戴位置分类,如图1.1所示,将穿戴式设备按照位置可分为头箍/头盔、眼镜、挂件、臂环、腕带/手环、手表、戒指、服饰、鞋等[6]。

图1.1 佩戴于不同位置的穿戴设备

头戴式可视设备可以让你在真实的世界里看屏幕的同时干别的事。能让你在听教授教课的同时记笔记,而不是持续不断的在黑板和笔记本间来回瞥视。你可以边逛大街边阅读电子邮件而不会撞到人。穿戴眼镜类产品的设计复杂度高于其他产品,可通过语音或动作操控完成添加日程、地图导航、与好友互动、拍摄照片和视频、与朋友展开视频通话等功能,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智能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 手机、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智能手环作为备受用户关注的科技产品,其拥有的强大功能正悄无声息地渗透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智能服装能播放音乐、接听电台,使用可持续能源。能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数据。把光电传到纤维织进衣服的布料中,通过这种纤维检测人的心跳和呼吸频率。能在谷歌地图查询跑步路线,能在网上下载训练数据。使用者能通过手机在网上下载到自己的训练情况,包括跑步的公里数、消耗的热量、步速等等。

随着科学随着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显示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三维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穿戴医学智能设备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景象。

1.3穿戴数字健康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1.3.1 穿戴设备的国家战略政策方针

2021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目标纲要,将主动健康干预技术研发作为临床医学与健康的科技前沿领域攻关,将新型穿戴设备列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将人工智能关键算法列为应加强的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穿戴设备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制定回顾如下。2016年10月我国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推进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2017年《“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在创新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中“探索推进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移动应用等产生的数据资源规范接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生物三维打印、医用机器人、穿戴设备等先进技术和装备产品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2017年5月16日,科技部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 20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国发〔2019〕13号)明确指出,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标志主动健康将成为我国未来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全民健身行动。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我国将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目标是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所谓健康素养,就是指一个人有能力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主动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当前,我国国民健康的水平令人堪忧,国家医疗保障面临巨大挑战。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上获得的最新数据看,2008—2017年,我国每年卫生总费用从2008年年度总费用的不到 1.5 万亿,经过 10 年时间,增至 5.3 万亿,增幅高达362%,平均增长率达17.1%。在我国GDP占比4.5%增至6.4%。,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2025 年 的卫生总费用预计将突破 11 万亿,占 GPD 的 9.8%,2030 年将突破 16 万亿,将占 GPD 的 10% 以上。尽管总卫生费用会受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但其总发展趋势也表明如果不加以遏制,根据我国卫生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政府财政和社会将不堪重负,甚至可能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越主动,越健康”的理念契合了国家的医疗卫生方针“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把疾病的防治中心前移,变被动疾病治疗为主动健康管理,认识到预防大于治疗的健康真谛,最终提高全民科学的主动健康意识,加强全民科学健康监测,提前预防、提前治疗,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发展主动健康体系的核心目的是针对健康的决定因素进行跨界统筹治理,重构被碎片化了的国民健康保障体系,以创造健康价值为核心,以保障生命安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创新、融合、升级,由此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消费)方式、产业结构和社会文化。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和相关产业的“主动健康”经济行动,为破解世界难题,提供中国式解决办法。

1.3.2穿戴数字健康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智能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一个穿戴产品也是一个可移动计算平台,未来发展空间无限。目前,在人机交互、设备互连等领域已有一定的标准化基础,目前已开展的智能硬件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对于引导尚处于培育期的智能硬件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汇聚各方智慧、博采众长,加强知识产权研究和国际合作,推动标准的国际化。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硬件的重要部分,应打好基础,从标准的角度,在数据、接口、协议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好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等工作。穿戴设备形式多样,如何让产业有序发展,标准化的需求迫切。当前,ISO、IEC、ITU都已开展相关研究,国内工作刚刚起步。未来标准化包括三点要求:一是创新机制,将政策和形势贯穿到标准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中;二是各相关标准委员会要搭好平台,应用先行,加强基础性研究;三是立足国内,放眼国际,积极跟踪国际标准化趋势,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为企业走出去赢得发展空间,为我国智能硬件标准体系研究,特别是穿戴设备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穿戴产品的标准有3个,包括穿戴产品应用服务框架(GB/T 37344-2019 )、穿戴产品数据规范( GB/T 37037-2018 )、穿戴产品分类与标识(GB/T 37035-2018)。2019年3月29日,信标委归口的国家标准GB/T 37344-2019《穿戴产品应用服务框架要求》获批发布(标准公告:2019年第3号)。该标准规范了穿戴产品中的应用服务类型,还规范了不同应用服务类型的产品应保证的基本功能。该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等单位起草。《穿戴产品数据规范》(Data specification for wearable product ,GB/T 37037-2018)是2019年7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国国家标准。穿戴产品分类与标识( GB/T 37035-2018 )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9年7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国国家标准。

1.3.3 穿戴设备的国内外市场现状分析

Y. Athavale等2017年[7]中指出,仅在北美,穿戴设备市场预计将达到约3.85亿用户,并且很可能会改变消费者收集和使用其重要身体信号信息进行健康监测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方式。市场上目前大约有335种穿戴设备,其种类按穿戴身体部位划分如图1.2所示,按应用领域市场划分如图1.3所示。然而,从图1.2中可以看出,应用于医疗应用领域的穿戴设备仅约55种。世界各地当前的医疗保健系统仍然依赖于频繁的患者-医生就诊。实际上,仅通过穿戴技术带来的医疗保健的“远程监控”方面,预计北美的医疗保健系统在未来15-20年内就能获利超过10亿美元。其团队还对穿戴设备在生物信号和疾病监测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回顾,比较从穿戴设备和临床等价物中获得的一些重要生物信号,这将有助于确定设计临床相关穿戴设备的具体标准。这些穿戴设备包括基于脑电(EEG)、肌电(EMG)、心电(ECG)的穿戴设备。临床相关的穿戴设备需要考虑几个方面:信号因素、医学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

2020年3月10 日据 IDC 表示,穿戴医疗设备全球市场在2019年第4季度出货量为1.189 亿台,增长了 82.3%。腕戴式医疗设备占总市场的43.8%,低于上个季度的 68.6%。尽管腕戴式医疗设备的份额有所下降,但该类别同期增长了16.3%。 2019 年,全球穿戴式医疗设备销量达 3.052 亿台, 增长 71.4%,预计到 2023 年,销量将增长到4.891亿 台,复合年增长率为 22.4%[8, 9]。

图1.2  穿戴设备种类按穿戴部位划分

图1.3  穿戴设备种类按应用领域划分

中国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20205月对穿戴设备行业政策及环境的分析报告[10]指出, 2019年全球穿戴设备出货量达1.33亿只,同比增长29%;市场规模达208亿美元,同比增长30%。穿戴设备行业分析预计,穿戴设备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到2021年穿戴设备的出货量达2.82亿只,未来四年复合增速达21%;市场规模达462亿美元,未来4年复合增速达22%。我国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950万台,同比增长 34.7%。穿戴设备行业政策及环境指出,相对于不断下滑的智能手机市场,我国穿戴设备市场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市场排名前五大厂商分别是小米、华为、苹果、步步高和奇虎360,出货量分别为1697.4、928.2、821.3、524.1、241.5万台,占比分别为23%、13%、11%、7%和3%,合计占的市场份额超过50%。从产品分布来看,智能眼镜相关产品(包括光感眼镜、AR/VR眼镜、运动眼镜等)获得的投融资笔数最高,占比为14%;其次为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包括智能定位、移动支付、体感游戏、生物数据监测等),占比为11%;其他产品也占据了较高的比重,包括脖圈、智能 服装、智能医疗产品、智能玩具、智能手套、体感运动芯片等。从市场发展来看,我国将推动智能家居、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热点产品及服务创新研发,加快消费电子智能化转型升级,在超高清视频、智能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展重点项目,加快消费电子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和普及。

目前,我国穿戴设备投融资笔数有所下降,投资金额较为波动。与2015年相比,2019年投资笔数下降46%,投资金额下降34%,单笔投融资活动的平均金额上升24%。2019年1-12月,我国穿戴设备企业融资额约为11.78亿元。融资金额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机构要开始规避高估值的风险,而且对于穿戴设备带来的几乎类似的功能感到疲劳。

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等部委发布《十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涵盖了推动制定相关标准的部分,研制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穿戴设备行业政策及环境指出,在物联网领域,将新成立5个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研制40项急需的应用标准。后续则将重点推进各领域的应用标准化工作,完善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基本覆盖各重要应用领域。2019年11月,工信部发布《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的发展方向,培育中高端消费领域新增长点将是未来政策的一大主线。为此,我国将实施新型信息产品供给体系提质行动,提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健康养老、虚拟/增强现实、超高清终端设备产品供给能力,深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引导消费 电子产品加快转型升级。2020年年初,我国发展规划,到2021年,信息消费规模预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并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元。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工业产品的智能化,信息消费规模将不断取得新突破,信息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将明显上升,对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加大。

2020年8月据新浪网报道[11],经历过2016年短暂的发展平台期后,近些年我国穿戴设备行业增速迅猛,尤其小米、华为等硬件厂商已跻身全球前列。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穿戴设备领域相关企业共有3.12万家,广东省以超1.8万家企业排名第一,占比全国57.92%,浙江、江苏分列二三位。2019年,相关企业新注册6145家,同比增长37.7%。行业发展上升迅猛,2020年1-6月总注册量达到6908家,接近2019年全年企业新增数量。

图1.4  我国穿戴设备相关企业及数量变化

2019年我国穿戴设备整体市场排名前五大厂商分别是小米、华为、苹果、步步高和奇虎360,出货量分别为1697.4、928.2、821.3、524.1、241.5万台,占比分别为23%、13%、11%、7%和3%,合计占的市场份额超过50%。穿戴设备行业竞争分析指出,穿戴设备呈现出“三权分立”的局面,手表、手环、耳机产品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市面上的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主要有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而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

总的来说,我国市场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一穿戴市场。在5G真正意义在于打开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5G商用产品也将突破以往的手机、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更多的人工智能产品将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生活标配。未来将是5G与物联网碰撞的时代,穿戴设备将迅速普及,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入口与应用终端。

1.3.4 国内外代表性的穿戴产品分析

国内外比较代表性的穿戴产品包括苹果、三星、华为、fitbit、小米和garmin公司的穿戴产品。据2021312日报告,2020年第四季度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达到3026万台,比上一年同期增长7.7%。其中基础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占2518万台,同比增长10.3%;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仅508万台,同比下降3.6%。华为在2020年第四季度销量排名第一,Freebuds Pro蓝牙耳机以及GT系列智能手表最受欢迎。小米凭借小米手环、Air 2系列蓝牙耳机以及Redmi Watch等产品,以小优势超越苹果,占据第二的位置,而OPPO也成功以第四的成绩进入市场Top 5行列。

以下分别具体阐述。

(1) 智能手表。2020年数据结构Counterpoint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的市场报告 ,其中苹果、佳明以及华为分别以51.4%,9.4%以及8.3%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名,三星排在第四位,而imoo(小天才海外品牌名)则以5.1%的市场份额跻身前五。值得注意的是,小天才所有产品均为儿童电话手表,而其他品牌则主要为成人的智能手表。在智能手表的单品销量排行中,小天才 Z3 4G版也进入了全球前五名,和苹果Apple Watch 5、三星Galaxy Watch Active 2等产品同台竞技。2020年,儿童智能手表销量将突破5000万块,若以350元/块的平均价格计算的话,市场规模将突破175亿元。在这庞大的市场中,其他360儿童、亦青藤、小米、华为等儿童手表品牌也都在竞相角逐。根据苹果2020年Q4财季报告显示,可穿戴设备增长了21%,达到79亿美元,占总收入比重再次增长至12.21%。旭日大数据预计,2020年Apple Watch全球销量将达到3700万只,同比增长18%,全球品牌市场份额接近30%。2020年Q3全球畅销Watch TOP 20出货量包括,进入销售前20位的产品包括Apple Watch包括系列3、5、6和SE, 华为手表包括GT2、GT2e系列、儿童手表4X,三星的包括Galaxy Active 2、 3系列,Fitbit Versa 3、Amazfit GTS以及Noise Others。

主动健康管理和专业运动指导的华为荣耀手表ES。荣耀手表ES搭载了全新HUAWEI TruSeen 4.0心率监测技术,并采用了双收光模组方案,相比传统单一收光模块的同类产品来说,在同等的条件下,双收光模块不仅所需的发光量低,功耗也更低,同时,还具有更强的穿透力,让光线更容易深入血液里,从而有效的提升动态心率以及血氧的监测准确度。静态心率过高/过低提醒,当静态心率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发出提醒,所测结果在手表端和APP端都能直观的了解到数据信息,很方便用户随时查看。荣耀手表ES支持全天心率监测。荣耀手表ES通过精准的心率监测配合顶级医疗机构301医院联合研究,帮助用户筛查心脏的房颤和早搏,而且心脏健康平台MAFA和国内70余家专业医院达成合作,为用户提供预约就诊和跟踪诊疗服务。荣耀手表ES通过深度优化硬件光路和算法,多光源融合,利用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特定光的反射吸收率不同的特点,进行信号萃取、信号增强、算法训练、异常抑制等措施,从而测量到脉搏血氧饱和度,并且提供参考值。荣耀手表ES所采用的基于心率和运动传感器的HUAWEI TruSleepTM 睡眠监测算法,可精准识别6大睡眠问题,个性化助眠服务以及 200+睡眠改善建议,通过监测用户整晚的睡眠结构和睡眠时的呼吸情况,结合AI技术,分析与寻找不良睡眠习惯或心理、生理、环境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准确识别6大类典型睡眠问题:入睡困难/睡眠浅/夜间易醒/早醒/多梦/作息不规律。荣耀手表ES的压力监测功能,这是华为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以心率变异性的测量结果为基础,经过大量科学实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打造HUAWEI TruRleax技术,能够准确评估压力状况。2020年9月10日,华为发布了全新一代高端户外智能手表——华为WATCH GT 2 Pro,相比华为WATCH GT 2,它带来了健康监测全面升级,不仅首次搭载TruSeen TM4.0+心率监测技术,更在血氧监测方面有所提升。此外,在运动方面,华为WATCH GT 2 Pro支持百余种运动类型,新增滑雪运动模式、高尔夫练习场模式和专业轨迹返航。新品的发布更加印证华为运动健康将延续整合专业运动资源的品牌态度,持续发力推广科学训练体系,指导更多运动爱好者进行专业的科学化训练。

全球规模最大的主动健康研究-301心脏健康研究,HUAWEI Research平台及华为穿戴设备已连接到全球最大的主动健康研究-301心脏健康研究,为消费者提供心律失常房颤与早搏的筛查,2年时间招募180+万研究用户,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用户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在用户授权之下将高风险用户推送至MAFA平台回访确诊,实现主动健康管理。301医院基于HUAWEI Research平台和华为只能穿戴设备进行的心脏健康研究的最新成果,已经于8月31日被纳入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房颤管理指南。

(2)Hexoskin:智能运动T恤。Hexoskin是智能运动服装里最著名的产品之一。这款Hexoskin运动背心集成了生物传感器,可以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用户能监测自己的锻炼进度。这款T恤集成有多种传感器,每分钟能收集42000个数据,因此可以负责任地说,Hexoskin将能够收集与用户和用户锻炼进度有关的详细数据。在白天,Hexoskin可以测量心率、心率变化/恢复、步数、卡路里消耗和呼吸等数据;而到了晚上,它还能追踪睡眠和环境,包括睡觉的姿势,以及心跳和呼吸活动。所有这些数据会通过蓝牙同步到配套的应用程序当中,或者是在线上传,以供远程教练实时查看。

(3) StretchSense:可以发电的布料。新西兰公司StretchSense正在研发的一款弹性布料,据说可以从人的动作中收集能源,未来穿戴设备可能无需充电,用户只要带着活动就可以。StretchSense的布料通过收集穿着者动作的能量,然后转化成电力,他们还找到其他方法,从Wi-Fi和无线网络中收集能量。StretchSense认为未来的穿戴设备应该要做到能源自给自足,无需为每天充电而烦恼。

(4) Doppel:一款能让用户兴奋或冷静的穿戴设备。Doppel的作用不是测量用户任何的健康数据,而是能够影响用户的情绪。这款手环跟Apple Watch或其它智能手表一样能提供触觉反馈,但它能根据用户的选择速度有节奏地拍打用户的手腕。快节奏拍打能让用户的情绪兴奋起来,而慢节奏则可让用户的情绪冷静下来。首先,用户需要下载App到手机上,输入自己的静息心率,数据会发送到Doppel。设置完后,只要通过Doppel就可以控制一切。按压Doppel,拍打节奏会加快,把转盘转向右边,节奏就会减慢,而转向左边,拍打强度会改变。

(5) Skins Ice压缩衣。运动压缩衣除了看起来比较酷之外,还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肌肉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恢复能力。而Skins Ice系列的压缩衣采用了ICEBoost喷雾技术,可以快速让运动员的肌肉系统冷却下来,同时还能维持周围肌肉群的造型,同时还具有SPF50+的户外仿紫外线强度功能。

(6) SynCardia Freedom Drive:合成心脏起搏器设备。美国一家技术公司最近开发出一种称为SynCardia Freedom Drive,即合成心脏自由起搏器的设备。心脏病患者在急需心脏移植手术而又必须等待的时间内即穿戴上这种设备,以免不测。这套人造心脏系统拥有两根连接管,利用它们可将血液泵到身体各部分。这套设备有6公斤重。他们之所以开发出这套设备是因为市场分析家通过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2015年这种移动医疗护理设备的市值高达57亿美元,并且在十年内,这种类似的穿戴品市场价值将提升至1万亿美元。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敢于在该领域投入巨资开发相关产品。

(7) Brightly:新式腹部传感器或可替代纸尿裤

旧金山的Lir科技公司目前正在研发新的穿戴设备,可以追踪使用者膀胱的充盈情况来提醒人们排尿。设备名叫Brightly,Lir科技希望该设备可以替代成人纸尿裤。Brightly是一个黏贴式设备,可贴在腹部,在传感器探测到用户需要排尿时通过声音活震动提醒用户。设备还能通过蓝牙向用户的手机发出提醒,告诉他们该如厕了。设备可以更换电池,所以用户可以一直使用该设备。公司的CEO也是合伙人之一的Jean Rintoul解释说,将来她计划与泌尿科医生合作在医院开展Brightly的临床试验。在医院设备能够帮助护士提醒患者排尿,防止病人尿湿病床而导致褥疮。她说,设备的其它应用还包括医学城乡和测量肺扩张。

(8)Antelope:能增强健身效果的智能服装。一款名为Antelope的新款穿戴服装,使用针对肌肉而设的电极以增强健身房锻炼以及其他锻炼的效果。打造这款服装的是德国Wearable Life Science初创公司,据说佩戴Antelope锻炼20分钟,效果跟不佩戴这款产品锻炼3小时一样。这款穿戴服装会根据你的锻炼类型和强度,不断地刺激不同部位的肌肉。产品的刺激模拟了大脑传输给肌肉的提示。这款智能服装所基于的技术,跟目前广泛使用于刺激肌肉运动的物理疗法中的电子肌肉刺激技术(EMS)一样。

(9) OMSignal:Ralph Lauren智能球衫。时装品牌Ralph Lauren推出旗下首款穿戴产品智能网球衫OMSignal,内建多个健康传感器,适用于健身和竞赛场合,可以和iPhone、iPad配合使用。OMSignal智能网球衫内建心率、呼吸,心理压力传感器和导电的银线一起编织到布料中,然后连接到一个防水且续航能力达到30小时的“黑盒子”。与之相配的是iPhone和iPad应用和桌面应用,从黑盒子中读取数据,因为覆盖整个上半身,测量结果相比智能手表,健身腕带等更加精准。另外,OMSignal与一般穿戴设备不同的是它还能侦测呼吸,而呼吸是估算生理识别如劳累程度与出力程度的必要指标。

(10)阿迪达斯Hotpants:充电保温运动裤。阿迪达就为英国自行车队特别研制了这款名为Hotpants的比赛服。这套比赛服由全手工打造,在裤腿中内置电池,可以让运动员的腿部肌肉保持温热,从而获得持久的动力。在自行车比赛中,由于热身运动之后运动员们还需要经历一个等待的时间,因此在比赛进行前肌肉便会冷却下来,因此在骑行时又需要再次的提升温度,增加选手们身体耐力方面的负担,而当穿上这条裤子后,运动员的肌肉便能维持在理想的38摄氏度。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