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大数据+社会治理 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5-10

23
1459

微信截图_20210510171732.png

目录

第1章 场景数字化

1.1 社会治理指导思想

1.2 社会治理大数据基础

1.3 社会治理数字画像

1.4 场景数字画像构建方法

1.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第2章 从疫情防控看大数据应用

2.1 数据分析与建模

2.2 平台支撑方案

2.2.1 大数据支撑平台

2.2.2 社会治理应用平台

2.2.3 互联网+社会治理

2.3 小结

前   言

1991年,80岁的钱学森先生强调:“系统科学包含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和系统工程三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科学研究工作”。面对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问题,我们需要在哲学思想指导下,用自然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去化解。哲学思想帮助我们透过现象抓本质,实事求是找准问题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生产力,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系统工程是面向实际场景问题的解决方案。

平台经济时代,数据互联、信息互通、知识共享,“平台交互” “大数据” “智力工具”成为新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和生产力。从信息通信到万物互联到社会计算,虚实结合的平台交互带来机制模式的创新,同时大规模、多角色、实时交互带来的复杂系统不确定性问题日益突显;不论是自然大数据、社会大数据,还是行业大数据,数据成为今天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构建认知决策大脑的重要源泉;不论是个体智能还是群体智能,不论是人类智能还是机器智能,人机融合的智力工具成为核心生产力。

场景数字化本质上是面向场景分析主要矛盾问题,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优化机制模式,确保数据流畅通,通过数据驱动来化解复杂系统不确定性问题。社会治理场景数字化是将社会治理场景中的指挥调度问题与复杂性科学、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相结合;以力量到边和力量无边的理念构建指挥管理机制和基层自治组织的同心圆;以人为核心以点带面建立社会关系网络画像;以事为牵引分级分类构建社会治理场景全息画像。

第1章 场景数字化

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习近平

数字经济浪潮让我们重新审视新时代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可以用一只大鹏来比喻,交互和数据构成双翼,智能是大脑。从通信交互到万物互联,再到社会计算,交互的本质就是生产关系;不论是自然大数据、社会大数据,还是行业大数据,数据成为今天的重要生产资料;不论是人类智能、人工智能,还是个体智能、群体智能,智力工具将成为核心生产力。还有一个就是接触浪潮的抓手,就是本文中说的落地场景,核心在场景的数字画像。

图 1-1数字经济时代特征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等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术语,他们本质上都是要建立物理场景实体的数字画像。社会治理工作场景具有多领域交织的特点,当前我国基层社区治理主要有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自治和专家参与四种模式,各种模式及其所涉领域纵横交织,催生了海量需求。

1.1 社会治理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社会治理要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保证。

1.2 社会治理大数据基础

今天,大数据已经融入国家和社会运转的每个环节,成为要素间相互衔接、融通的纽带。在社会治理中,大数据将推动传统的“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的转变,一方面从指挥管理体系视角要建立“大数据治理”的思维,另一方面从数据支撑体系视角要构建社会治理场景要素的全息画像。

在国家、市域和大众层面,支撑社会治理的大数据能力体系已现雏形,但是,围绕社会治理的场景、对象、手段、机制的研究,目前还很薄弱,导致数据价值无法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成效难以彰显。在社会治理场景数字化过程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数据支撑的体制创新,核心是人,面向场景构建基于时空属性的人的认知和行为关系画像,整个社会治理的不确定性难度就会降低。互联网和卫星定位导航这两个二十世纪伟大的发明相结合,创造了“基于位置的服务”这一商业模式,同时也提供了强大的时空数据支撑体系。大数据的平等、开放和共享,与社会治理共治共享本质相同,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数据资源应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参与、开放竞争的发展格局,运用大数据思维,深入挖掘大数据,推进共治共享。在市场运营模式中,政府和社会主体分别提出需求,通过大数据公司的市场化创建与运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利用企业自身力量推出大数据的治理平台,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化。

1.3 社会治理数字画像

信息化革命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兴趣偏好的持续数字化,可以说,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生物人类”,我们每个人都越来越多的带上了鲜明、复杂、多变的“数字人类”属性。不仅仅是人,我们所处的城市、社会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多维的数字属性。当今世界,时空数据的数量、维度、多样性都呈爆炸性增长,以时空大数据为基础、场景业务需求为层次,进行数据挖掘、特征识别、信息提取、业务分析,无疑将成为社会治理的强力支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入探索,推动了“数字画像”这一概念涌入人们的视野。通过数字画像技术,进行用户具象化、群体识别、趋势识别、风险预测,辅助社会治理,让社会、城市、街道、社区成为具有自我适应能力、多元协同能力、柔性运作能力、智能服务能力的有机体。

1.4 场景数字画像构建方法

社会治理领域覆盖范围广泛,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根据自身定位和工作,主要从公共安全视角进行讨论研究。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指导思想和社会大数据建设基础,我们理解构建社会治理安全场景数字画像,首先,要以力量到边和力量无边的理念去构建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的同心圆;其次,以“人”为核心,以点带面建立社会治理关系网络画像;最后,以“事”为牵引,分级分类构建社会治理专项场景画像。

1.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场景数字化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今天我们通过数字技术重视量化,相比传统单纯依靠主观思维进行定性分析的决策,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并不是说只要量化了、精确了,就一定科学了,尤其是面对复杂系统问题,要防止片面陷到还原论或整体观里,不能为了量化而量化,为了数据而数据,必须是用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论指导下的量化,才是真正科学的方法。

在构建社会治理安全场景大数据基础支撑体系的时候,还要保持客观的认知。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人有感情、有思想,并且时刻变化,大数据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掌握人类认知域的情感和思想。而且,如何运用大数据,核心还是在于人,结合技术和社会环境、场景认知,定性定量相结合,才能使大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第2章  从疫情防控看大数据应用

社会治理是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复杂系统,本质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所开展的全局协调式指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上下迅速动员,各级组织部门紧急行动,一根针插到底,形成以社区为主、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凝聚起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从指挥调度的角度来说,自上而下的指挥体系完备且强力,但是在取得举世辉煌的抗疫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的认识到,基层的基础设施落后、区域之间的数据隔阂降低了社会的聚能效果,基层社会治理场景的数字化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2.1 数据分析与建模

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员流动牵起的社会流调管理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人员流动画像的构建成为了建立全面防控的基础,围绕人的自我保卫战更是将社会治理推向新的阶段。

社会治理的数据源来自社会治理的每一个细分场景,需要建立云数据中心到边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体系,其中城市大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存储的核心应汇聚政府公共数据及各业务条线数据,包括户籍数据、身份证数据、车驾管数据、互联网数据等,对社区数据中心切块赋能;社区数据中心应以政策和利益为手段协调物业、产权单位等部门,整合社区数据,包括各类社区实有人口数据、社区车辆数据、社区卡口数据、社区教育数据、社区卫生数据、社区商业数据等,在利用这些数据做好社区服务工作的同时向上汇聚至城市大数据中心。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标准化治理,采用场景画像方法勾绘疫情防控的数描画像(参见2.3章节),进而支撑对疫情传播链的溯源、预测、预警等业务操作。

2.2 平台支撑方案

2.2.1 大数据支撑平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已经积累并将继续积累海量的数据资源,这些资源不乏逻辑紧密关联但实际未做关联的数据,而要真正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必须采用大数据手段将数据融合汇聚并以工具和算力为支撑提供应用服务。基于该理念,在社会治理领域需建设大数据平台以支撑实际业务运转。

图 2-1社会治理大数据通用服务平台架构

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基础应用服务、分布式应用服务、专题应用服务和管理服务,提供面向不同社会治理场景下的应用业务服务功能;应用支撑平台是面向云应用服务平台提供应用支撑的业务平台,包含了: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跨域安全交换平台、视频联网应用平台和PGIS平台等。通过应用支撑平台提供了数据服务所需的各项支撑工具、组件和数据;大数据云治理平台对接入的大数据资源服务数据库进行治理,建立面向社会治理的专项数据库,如:元数据库、搜索数据库、轨迹数据库、分析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签数据库、车辆库、重点人员库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标准化治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模型建设,实现对数据的清洗、治理、分析、共享交换和展示;基础资源平台是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源,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现有政务数据、企业数据、互联网数据和社会数据等已建设和已生成数据;一部分是自建数据,依据社会治理需要,对特定治理场景下的物联感知数据和人工集采数据、临时治理数据等数据资源建设。如此次疫情期间,依据实际需要建立了很多临时数据资源库,并重构了大量已有的数据资源,形成新的数据基础资源。

2.2.2 社会治理应用平台

社会治理平台是一个多场景、多级联动的大平台。本章伊始我们描述了概化的社会治理场景,在本节我们以疫情防控为例,着重描述社区层面的落地方案。

表 2-1省级以下综治中心业务场景范围界定表

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要做好社会治理工作必须将落脚点定位在城乡社区,构建社区治理微循环。从信息化角度来讲,建设社区治理平台是社会治理大平台的基本“组件”。

2.2.3 互联网+社会治理

依托互联网平台将C端服务模式与G端管理模式相结合。疫情以来,很多互联网企业发挥了平台优势。从在线的个人服务扩展到在线的政务服务、在线的企业服务。以“抗疫”为主题围绕个人健康申报、患者同行查询、就诊医疗服务、市场监管举报、口罩预约服务等开始不断以“微信+政务服务”“小程序+政务服务”的方式涌现,逐步形成了以疫情动态、个人申报、群众监督、在线咨询、门诊药店、同行程查询、辟谣平台、口罩预约、疫情地图等模块为基本服务内容的“疫情防控”在线应用模板。及时上线的在线课程、云课堂等互联网工具解决学生延时开学的学习问题;远程办公、在线会议等工具包助力企业在线复工;物流平台发挥供应链优势,解决物资调配难题;在线零售以及外卖平台保障公众基本生活。

图 2-2互联网政务通用服务平台结构

疫情下社会治理的各个侧面都在悄然发生改变,其实质是面向个体的健康服务、政务服务、舆情信息服务、教育服务、办公服务、寄递服务、零售服务等互联网服务模式在疫情背景下的深入应用。这些服务模式和途径大多已存在(部分如健康码,属于新产物),疫情加快了其互联化应用,也提供了社会治理的一种模式探索。这一改变也将社会治理的基础要素规范化进程提速,实现了疫情下社会治理G端与C端双向交融有序化。

2.3 小结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未来是平行的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充分融合。在物理世界,随着大范围社会协作及交通运输不断发展,城市间的距离逐渐拉近,出现了 “半小时城市圈”“一小时城市圈”,地域性差异渐渐淡化;在数字世界,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应用,数据、知识、智力共享互通,人与人之间、人与系统之间的深度交互,将更加快捷高效。

这些新技术加持使得社会治理场景画像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有了清晰的要素与事件画像,所有的治理手段和治理资源将变得有的放矢,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精准施策和高效执行。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在社会治理不断深化推进过程中仍需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的设施融通、信息互通、工作联动,形成微端融合、服务联动的一体化治理体系,借助科技促进治理对象与场景的精准表达,促进治理力量的精准配置,让人民群众尊享科学治理和智慧治理带来的便利。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