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生物质秧盘实现了水稻秸秆“变废为宝”

生物质秧盘实现了水稻秸秆“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 2023-11-20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
成果介绍
黑龙江省水稻生态育秧装置及全程机械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了全自动智能化秧盘成型机,该机可实现原料粉碎-搅拌-过滤-秧盘成型,一体式加工水稻秸秆营养秧盘(秧盘规格:580mm×273mm×16mm,钵孔数量:612个),成品合格率达到96.7%,纯工作小时生产率74.3个/小时,成型机外形尺寸为1800mm×2900mm×2380mm。本成果从气力式成型技术角度出发,创新提出全自动智能化秧盘成型机的概念,成型机主要由智能控制系统、成型模具、传动系统、气动系统和制浆系统等组成。生产原料以粉碎后的水稻秸秆、添加剂和水制成的浆液为主,成型模具中的主模具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将浆液中的固体物质吸附在凸模板上定型,副模具的凹模板将定型的原料从主模具上取下制成的湿坯盘,完成整个生物质秧盘的加工生产。湿坯盘后再经由额外的烘干设备,烘干后即得水稻秸秆营养秧盘成品。
成果亮点
水稻秸秆营养秧盘(生物质育秧盘)具有钵苗整体移栽、可生物降解、不伤根无缓苗等优良特性,且可消耗水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秸秆废弃物,降低环境污染和减少资源浪费,平替市面上绝大多数以化工材料为原料的塑料秧盘进行钵育秧。但目前还未有相配套的专属生产装备,限制了生物质育秧盘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本成果旨在解决以水稻秸秆和生物添加剂为主料的生物质秧盘生产设备短缺问题,填补市场空白;并间接性地解决了水稻收获后秸秆再利用的问题;同时秧盘生产可安排在秋收冬闲之时,增添了多个生产岗位,为水稻户提供了额外再就业的机会,本成果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团队介绍
依托农业院校的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团队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完善多层次的技术转移人才发展机制。团队现有固定人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3,初级职称2人,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7人,成员博士化率为69.6%。团队成员多年来,累计发表各类论文100余篇,专著9部,各类科研项目累计75项,获得各级奖项13项,所获知识产权45项。科研成果显著的专家下到基层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开展技术培训,先后培养一线技术人员500余人次,选送2人作为服务“三农”专家,3人作为服务“三区”人才,分别下派到训大庆市林甸县,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等地,累计培训100余人次,科技咨询220余人次。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葡萄酒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27

李明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

研究员

综合评价

该项成果基于气动成型机理研发了全自动智能化秧盘成型机,对成型机的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实现原料粉碎-搅拌-过滤-秧盘成型,一体式加工,技术创新性很强,投资回报比较可靠,目标市场处于成长市场,但项目转化投入时间可能较长,投入资金量较大。 另外,因在产品产量的稳定性方面论证不足,要特别预防环保、健康与安全风险,并需要进一步明确原料、产品以及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成果成功转化推广,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建议强化相应产品开发,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