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高精度实时协作融合SLAM技术

高精度实时协作融合SLAM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9-04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
成果介绍
同时定位与制图(SLAM)是移动机器人(如AGV、无人机、智能汽车、军用智能装备等)自主移动的核心问题。牵涉到传感器一般包括视觉、激光雷达、微波、红外等,利用各传感器的优势和互补性,高精度实时协作融合SLAM技术在无人驾驶汽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军用无人装备编队、野外协作监测和电网线路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系统应用仍存在着精度低、实时性不够、可靠性差、协作性不强等问题。为此,我们从基础理论出发,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使得融合多源或单源条件下的SLAM达到具有较好协作性、高精度以及实时性的优势。 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数据融合+集群协作”型SLAM,可改善传统型SLAM应用局限性,促进多智能体分布式学习技术发展,潜在地提高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完成协作语义SLAM,填补机器人SLAM在可靠性、实时性以及缺乏语义信息方面的缺陷,可应用在空间攻防领域。多源信息融合具有数据表征能力强、数据互补特性,可应用在车联网和机器人自主导航等领域。相关技术成果已在航天探测星球车等领域得到应用。
成果亮点
利用协作融合SLAM技术,让AGV搬运机器人成为一种实时感应、安全识别、多重避障、智能决策等多功能的新型智能工业设备,可大幅度地降低人工成本,且最大限度地协调配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该系统可用于规避智能汽车或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实现智能路径规划。通过SLAM技术,提高智能汽车的环境感知能力,有利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落地;可提高家用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家庭环境,打造更为优质的智能体验。◆该技术和装备可用于协同作战、无人机编队、搜索及救援人员野外实时监测等,为国防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发展无人机机载高精度SLAM技术及相关装备,更可以扩展野外搜救、地理测绘的效率和准度,推进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该成果已与航天八院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航天九院七七一研究所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现阶段处于中试阶段。
团队介绍
周彦,湖南洞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公派访问学者,现为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级会员、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在机械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以第一主编出版教材两部。被约为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a(IFAC), IET Signal Processing, IET Computer Vision,《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等国内外刊物的审稿人。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机器视觉与智能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评价时间:2023-10-11

杨欣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综合评价

这项科技成果在同时定位与制图(SLAM)技术领域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应用前景,为移动机器人的自主移动和感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该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融合了多源传感器信息,提高了系统的感知能力和协作性。此外,该技术在军事、工业、自动驾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在国防科技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继续深化技术研发,加强硬件性能提升,同时积极寻求合作机会,与其他领先国家或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加速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推广。此外,应加强对该技术的市场推广和宣传,吸引更多潜在用户和合作伙伴的关注与合作,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市场影响。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