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新型生物肥料及减排技术研究

新型生物肥料及减排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9-06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股权融资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生物产业
成果介绍
为了应对温室气体增加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态势,世界各国近年来都极为重视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我国政府也一直在为减排温室气体采取措施,实现低碳农业生产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本项目研发的新型肥料在减少化肥和减排方面具有创新性,可应用于我省粮食作物增产;新型肥料在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明显,可促进区域绿色发展;通过区域试验,新型肥料适用于我省寒区环境。
成果亮点
本技术针对试验作物玉米,以克雷伯氏菌ASP-15为核心,配伍泾阳链霉菌与胶质芽孢杆菌,组成复合菌剂,再利用有机物料吸附、造粒、干燥等工艺,生产的产品其质量达到生物有机肥标准NY/T 884—2004中要求。田间试验中,与化肥对照相比,等养分使用新型生物肥增加产量14.41%~15.10%,70%养分增产6.14%~6.28%,50%养分减产1.22%~3.11%%。推算使用62%养分时达到等产量,每亩可以减施氮肥折合尿素4.65公斤。资料汇总表明,每生产、运输、施用1吨尿素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折合二氧化碳为10~15吨,以此为计算依据,在等产前提下,使用新型生物肥料减施化肥后,每公顷减排温室气体折算成二氧化碳698~1047公斤。如考虑减施磷肥、钾肥后产生的减排效果,总体减排温室气体的效益还会提高。本技术研究的减排问题,在粮食稳产基础上,减施化肥增加土壤有机碳,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团队介绍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9月9日,原名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生物分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1971年1月下放到黑龙江省,1973年后隶属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从事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与科技开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基因工程技术、生物质能源、食用菌菌种保藏与应用、废水微生物处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保健品、固液综合配套发酵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长期承担国家五年计划项目、"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各部委、省市科研项目,已取得40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部委项目45项及省重点项目57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以上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7项,发表一级以上学术论文800余篇,申请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灵杆菌素”、“金葡菌素”、“复合氨基酸”、“微生物肥料系列产品”、“微生物农药系列产品”、“光合细菌系列产品”、“食用菌系列产品”等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14

张宏纪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科研人员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3-10-31

李元首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室主任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2-11-29

宋要武

东北石油大学

大学教授

综合评价

为此,我们建议适时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深化肥料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我国绿色肥料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肥料数量、品种、原料、生产、流通各环节,从肥料“原料质量安全、资源节约,制造工艺低碳节能、生态环保,产品安全高效、环境友好,流通过程布局合理、减排高效,施用科学合理、精准变量”5个方面全面绿色化,优化企业绿色产业链;规范市场贸易、进出口、政策法规等管理体系,制定颁布绿色肥料行业和国家标准;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从源头、过程和末端全链条管控养分资源,保障农业绿色发展。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