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解析

技术需求基本信息

0 / 2000
0 / 1000
万元

技术需求解析

0 / 500

技术研发指南

西藏自治区是亚洲乃至北半球重要的气候调节器,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功能地位举足轻重。但是西藏的特殊条件导致西藏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目前,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325.62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2158.36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7.9%,约有可治理沙化土地240万公顷,分布在全区7地(市)74个县(市、区)。

第二次草调数据表明,西藏仍有26.71%草地存在退化,其中重度退化草地面积2928.95万亩。

中科院地理所、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数据表示:西藏目前饲草缺口每年至少在300万吨以上,优质饲草更加紧缺。

如何在脆弱的生态区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为牧民脱贫致富拓宽道路,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针对西藏生态系统特征和草地退化,基于恢复生态学和产业生态学的原理、方法,以高寒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为主要修复目标种,结合其他适生灌草间种混播技术,把退化生态的恢复重建和区域生态产业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区域生态恢复和经济恢复双赢的目标,减缓、遏制沙漠化扩大趋势,协助系统恢复沙化区域,最终达到西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四翅滨藜高度耐旱、耐寒、耐盐碱、耐土地贫瘠,既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牧场改良、荒漠碱地改造、矿山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亦是优良的灌木饲料。目前已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等地大面积应用推广。

四翅滨藜在蛋白质和能量方面有很高的价值,牲畜适口性好,具有积累硒的能力。多项指标可与号称“饲草之王”的苜蓿媲美,目前已被行业内誉为饲料中的“满汉全席”。同时四翅滨藜的生物量较大,冬季不落叶,雪后不易被雪掩埋,从而可以提高牧区的抗“白灾”能力,此外其具有很强的保鲜性,若与其他饲料混合包装可以防霉变。

高产饲用灌草间种混播,需解决:

1、高寒旱区适生品种选育及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营养成分检测。

2、不同品种的种子繁育,品种基因图谱测序等以建立高产灌草种质资源库。

3、不同品种的干草调制,不同牲畜育肥等饲料科学配比等。

1.遴选出和耐寒、耐旱特性相关的基因位点

2.提炼与重要形状和环境适应性相关的变异谱

3.找到人工建植灌草间种干草亩产量达到天然草地200倍的方法

解析专家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