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
试点城市(园区)
电子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材料产业 新能源产业

一、区域定位

2019年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11741.31亿元,是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日韩自贸区前沿地带、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山东省经济中心。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是青岛重要的开放窗口,现有青岛中德生态园、中英创新产业园、中日韩创新产业园、中俄地方合作园等。

位于欧亚大陆桥的东端、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之间,具有贯通欧亚、连接南北、面向太平洋的区位优势。

青岛市属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青岛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市是山东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山东省排第1位。中国百强城市排名第14位。

二、产业基础及特点

重点产业:智能制造(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产业、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科技(集成电路)产业

青岛国家级创业孵化载体达到129家,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80家,国家级星创天地30家,国家级孵化器19家。累计认定各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20家,孵化器入驻企业1.3万家,毕业企业740家。

园区重点打造“智能制造基地”,初步形成从研发创新的“软件”、智能制造工厂的“硬件”、到人才培育的“要件”的产业链,园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制造灯塔园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园区等。

现有海尔COSMOPlat平台,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

以芯恩集成电路项目为龙头,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研发、设计、制造、封测等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发展以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

瞄准世界海洋科技论坛、工业互联网与5G创新发展论坛、交通创新及融合发展论坛等与青岛着力打造的产业领域相关会议活动。发挥青岛旅游城市特色和会展能力,以会展导入人才、信息、成果和机遇,服务产业发展,争取高品质会展赛活动落户青岛 。

现代海洋产业,结合清单涉海科技力量,围绕产业需求,跨领域聚合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材料等学会资源。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产业,引入人工智能、电子、自动化等学会资源助力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制造、数字制造水平,促进青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科教资源

所在地青岛市普通高校达到21所,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第12位。

院士站74家。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58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其中,技术发明奖3项,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52项,其中,最高奖1项,自然科学奖7项,技术发明奖3项,科技进步奖41项。

四、发展方向及规划

1、提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重点保障海尔工业4.0已建成项目投产达产,推动物联网星际生态力创新园、倍世饮水设备智能工厂等项目顺利推进,争取年内智能制造产业总产值达70亿元。

2、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芯恩半导体项目为龙头,年内实现产品生产交付。加快推进上达电子等项目开工建设,年内引入产业链企业3家,产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

3、培育“四新”产业。加快推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产业项目,力神新能源电池、蓝科途新能源电池隔膜等项目产能提升,3D打印技术、汽车零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项目主体施工,戴博意大利水泵项目厂房竣工验收。朗进新能源项目一期投入使用,推进国内领先的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荣华二期项目基本建成,世界500强德国大陆二期项目投产。

五、合作基础

海智计划工作基地

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驱动省级副省级试点

会地战略合作签约

2020中国科协年会

六、服务需求

(一)技术需求

人才需要专业融合的技能,不在只是熟悉一门单一的专业,而是能将多个专业融合在一起运用,还有学习和动手技能。

(二)人才需求

引入数字科技人才、培养智能制造人才。

(三)科技经济融合服务

1.成立融合组织

建设产业联盟、技术联合体、产学研联合体、企业家联合体等创新融合组织。

2. 人才培训服务

共同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推介,联合举办综合性会议和展览,开展“企业云课堂”技术培训,协助进行专家联络推介。

3. 技术推广转化

通过中国科协“科创中国”融通平台进行线上技术推介,通过组建“科技服务团”开展线下服务,提供投融资路演及技术交易服务。

4. 引进国际资源

通过“技贸通”国际技术贸易平台提供国际技术服务,开展国际技术路演,建设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基地。


为城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