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媒体聚焦石嘴山丨民营经济的3个90%,惠农是怎么做到的?

发布时间: 2025-03-12 11:26:34

28
836

民营经济占比90%、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95%、民营经济GDP贡献率连续4年达到90%——石嘴山市惠农区交出的这份成绩单,使其稳居宁夏民营经济第一梯队。三个关键指标同步突破90%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密码一:产学研制胜法宝

2月25日,在惠农区红果子兰山工业园区,宝马兴庆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生产的硅基多元合金孕育剂令人眼花缭乱。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凯说:“对铸造行业来说,我们的产品就像炒菜用的调料,虽不是食材,但却不可或缺。”作为国内龙头企业,宝马兴庆的主要客户覆盖国内大型铸造企业,尤其在特种合金细分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政府帮助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平台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前些年我们自己搞研发,只能‘硬啃’,直接在生产设备上做实验,浪费惊人,更糟的是,耗费了几年时间,实验失败。”王凯回忆道。

2017年,公司前往上海大学全国重点冶金实验室求助。“学校没和民企打过交道,双方磨合了1年多,对接依然不顺畅。”转机出现在2019年,惠农区政府牵头与上海大学签订三方协议,共建中试基地,构建“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的创新链。

“目前,我们委托上海大学研发的4个产品都成功了。在政府帮助下,我们又先后和中科院、清华大学建立产学研平台。有了高校的技术支持,如今,各种定制化产品订单我们都敢接。”王凯说。

这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正在惠农遍地开花。惠农区推动52家民企与59家科研机构“联姻”,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3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其中,清研5G用膜级液晶高分子和医疗级聚芳醚砜突破国外市场技术垄断,单价从每吨万元跃升至30万元。

密码二:产业链垂直生长

宁夏氟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宁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的“第七个儿子”。“如果没有惠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帮助,这‘第七个儿子’就要‘难产’了。”嘉峰化工总经理石广伟感慨地说。

石嘴山市被业界誉为“世界氰胺之都”,双氰胺产能占世界总产量85%。位于惠农区红果子工业园区的嘉峰化工是氰胺行业龙头企业,上游是电石,只有产品多元方能抵御市场风险,这就决定了嘉峰化工必须通过延链补链,向下游发展。

“延链补链,既考验企业决策,也考验政府服务能力。”石广伟说,2021年疫情期间,为了向“电石-乙炔-消毒剂/香精香料”产业链转变,嘉峰化工投资17.6亿元建设氟峰PVDF材料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几多波折,惠农区政府派专人跟踪协调解决问题,项目实现了当年审批、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推动企业拓展了产业链条,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为了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惠农区引进建龙钢铁集团、深圳贝特瑞等龙头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优特钢、锂电池负极材料升级;东方希望集团150亿元光伏新材料项目落地,建成全国最大多晶硅单线产能;荆洪生物等企业打通“电石-R152a-PVDF-太阳能背板膜”产业链;打通产品之间的内部循环、企业之间的互补循环,产品内销率达80%;产业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迈进,产品单价实现百元到万元级跨越。

密码三:生态圈协同进化

在惠农,“办事不求人、合规自然行”已成为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当地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打造特色审批专区,承接国家及自治区级改革事项23项,压减审批环节374个、时限压缩69%,建成自治区首个智能审批试点,与124个市县实现129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

优生态铸就硬实力:惠农区现有产值超百亿民营企业1家、超20亿4家,民营经济占比持续保持90%;39家民营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包揽惠农区95%高新资质;3家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4家自治区瞪羚企业、3家自治区雏鹰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氰胺、水合肼、有机颜料等一批“单打冠军”在行业细分领域具有市场话语权,ADC发泡剂、全密封钢丝绳等在全球、全国同行业实现领跑,日盛高新等9家企业稳居宁夏民企百强。近4年,民营经济对惠农区GDP贡献率始终保持在90%,构筑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