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特派员姓名:严丽
在大连长兴岛恒力新材料科创园,两套3万吨/年的乙醇胺临氢氨化制备乙撑胺工业装置已经投料开车试运行,预计年产值超过10亿元。据了解,乙撑胺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等领域,国内外市场缺口大。乙醇胺法(MEA法)制备乙撑胺的核心技术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少数公司掌握并垄断,经过我国科研人员长期开拓性研究,在氨化催化剂研制和放大生产、滴流床反应器及其生产装置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发明和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套“乙醇胺临氢氨化制乙撑胺清洁高效生产技术”,完成了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工业化生产过程。实现了“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恒力石化(大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计划进一步开发多乙烯多胺制备技术,对已有乙撑胺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升级。在恒力石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严丽成为企业钦点的企业科技特派员。
一年来,严丽带领研究团队无数次穿梭在实验室和企业厂区之间。基于已产业化的“乙醇胺临氢氨化制乙撑胺清洁高效生产技术”,提出以乙二胺为原料进行临氢胺化生产多乙烯多胺产品的乙撑胺制备新工艺。新工艺创新采用协同氨化工艺路线,实现原料自给率提高,具有富产多乙烯多胺的优点,同时也是对现有一乙醇胺法的有益补充,提高了乙撑胺工艺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国石化产业安全、绿色、高效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这一来源于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迅速在产业化方面得到了验证。在改良技术的加持下,产品价值提升了50%以上,依托产业园区的立体物流网络,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新增长点。目前,双方已通过技术许可方式达成了成果转化,完成工业装置的投产生产。在深入企业服务过程中,严丽发现企业已投产的甲醇均相羰基化制备醋酸的工业化装置,均相工艺虽然成熟但存在均相羰基化工艺存在的贵金属流失、设备投资高等痛点。
经测算,平均每生产1吨乙酸将流失0.15克贵金属。针对均相反应催化体系的不足,严丽团队创新研发非均相催化体系,开发多相单金属点活性位点催化剂,使贵金属铑负载量得到降低并成功实现催化剂连续运行2000小时。深入推进入企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自2024年2月以来,辽宁省科技厅全面启动辽宁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计划,已选派1000余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一线,到2025年,计划选派300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创新需求。
信息来源:东北科技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