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曹振:牵着牛鼻子 “犇”向好日子

发布时间: 2025-02-17 09:52:20

28
27

牛声“哞哞”,牧歌悠扬。春节期间,走进惠农区尾闸镇团结村养殖园区,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肉牛悠闲地嚼食草料,看着肉牛一天天健硕,曹振露出满意的笑容。

“最近这60头牛就要出栏了,按一头牛1.4万元的价格算,一次性能回本84万元,这是我们合作社今年销售的‘开门红’。”养殖户曹振说。

2015年,曹振开始从事养殖业。2017年,他和团结村村民合资成立惠农区栩硕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我们开始专注于肉羊的养殖与销售,后期由于肉羊养殖人工成本高,合作社的养殖方向开始往肉牛养殖上发展。”说起肉牛养殖初期,曹振满是感慨,“最初,养殖园区很小,合作社采取自繁自育的模式。合作社只有12头繁殖母牛,后来听说西门塔尔牛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经过科学化饲养,每头成年肉牛的出肉率在50%以上,我们就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引进了一批品质优良的西门塔尔牛,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良种率持续提升。”

在农村有一句老话叫“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是一个风险大的行业。但对曹振来说,这不算什么。他的底气,源自政府的扶持政策——创业有贷款、养牛有保险、繁殖有技术,这些让曹振的养牛之路越走越宽。

“通过各类政策补贴,每头牛每年的养殖成本可以节省500元,现在饲料全程机械化生产,每头牛每年的饲料成本又能节省1500元。去年肉牛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走低,政府出台价格补贴政策,让合作社发展稳中有进。”曹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殖园区共有肉牛215头,一头达到出栏标准的肉牛能长到800公斤左右,总利润约20万元。

近几年,曹振不断外出学习,总结养牛经验,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合作社也先后荣获惠农区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石嘴山市示范性家庭农场。

“现在养殖园区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就是我在培训班上学到的。我们针对肉牛的生长特征、育肥周期等要素,结合市场经济效益,合理确定出入栏时间,科学制定育肥标准,并精准配比饲料,提高养殖效益。”曹振笑着说。

经过多年不断坚持和努力,养殖园区的肉牛存栏量翻了十倍以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村民纷纷前来“取经”,曹振毫不吝啬地耐心给予指导。如今,在曹振的带动下,团结村及周边10户养殖户“钱袋子”鼓了、信心足了。

“今年我们要再补栏一部分犊牛进养殖园区,争取肉牛存栏量达到500头,我也会继续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让合作社的发展更有奔头!”谈起未来发展,曹振信心满满。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