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山区以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生态河道建设为抓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河道治理,打造“功能达标、水流通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管护到位”的河道治理新常态,实现河道生态效益长效化,让生态保护成果切实惠及民生,描绘出一幅“人水和谐幸福来”的生态画卷。
生态河道建设启新程
铜山区全力维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打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截至2023年底,铜山区已建成省级生态河道142条,总长达565.26公里,生态河道覆盖率达50.5%。2024年,铜山区投资3714万元,清淤疏浚河道17.57公里;投资400万元,对何桥后中沟、留武引水河、三大沟河等30条河(库)进行美丽幸福河道建设。通过项目治理,铜山区各级农村河道达到了“深、通、畅、顺”的整体效果,提升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百姓生活幸福指数,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匠心雕琢水生态
一直以来,铜山区高度重视河道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严格河道建设标准。从功能达标、水流通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管护到位五方面提高生态河道建设标准,统筹实施水系连通、控源截污、拆违拆破拆旧、违章耕种清除、岸坡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加强生态河道长效管护。健全完善“有队伍、有经费、有机制”“专业化、市场化、精细化”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生态河道景观资源,发展滨水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休闲渔业等绿色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深化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开展生态河道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河道的良好氛围。
用心绘就新画卷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铜山区将“乱搭乱建”清理、堤岸垦殖整治、非法排污排查、河滩植被恢复等列为河道治理关键任务,多部门联动协作,形成合力。同时同步发力工业废水管控、城乡生活污水净化、渔业养殖污染及农业废弃物治理,力求治一段美一段、治一区优一区,不断改善和提升河道水质与生态环境。为推动河岸生态修复工程,持续优化水域生态品质,铜山区把构建河道持久管护体系当作夯实乡村水域生态治理成效的根基,明晰生态河道的养护负责主体、负责区域与养护指标,确保每一条河道均有指定责任人及详尽管护任务。此外,为保障河道治理与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铜山区高效统筹区镇两级每年720万元专项管护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能,全力塑造汇聚水利功能、景观价值、生态优势、文化内涵、旅游吸引力于一体的“乡村魅力河道”,让水愈清、岸愈翠,百姓的生活愈发美满、愈发舒心。
来源:徐州治污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