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胡斌通过宁夏政协数字智能化平台提交《关于固原市积极推进固原黄牛种质资源鉴定及新品种选育》的社情民意信息,宁夏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将此件转办至承办单位。固原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并反馈办理情况。
肉牛种业是肉牛产业的“芯片”,抓住了肉牛种业,也就抓住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命脉。
自治区政府颁布《自治区推进肉牛产业转型升级促农增收十二条政策措施》提到,要鼓励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利用安格斯牛、秦川牛等优异种质资源,培育生长速度快、肉用性能好、抗逆性强的区域特色肉牛种群。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畜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于2021年启动全国畜禽资源普查。资源调查前后,全国20多个省份申请鉴定了65个新的畜禽遗传资源,宁夏是全国仅有的5个没有鉴定畜禽新资源的省区之一。”胡斌说,宁夏固原黄牛是蒙古牛和秦川牛杂交长期选育形成了独特的黄牛类群,主要分布在宁夏中南部,具有肉质细嫩、大理石花纹明显、香味独特浓郁、多汁的特点。大量文史资料研究证明,固原黄牛是分布于宁夏境内显著区别于蒙古牛和秦川牛的独立的黄牛类群。因此,对其开展进一步研究,挖掘肉用种质资源,培育具有宁夏特色的六盘山优质肉牛新品种,对于推动宁夏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宁夏大学自治区优势特色牛产业科技创新团队自2018年获批建设以来,围绕固原黄牛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保护、开发利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地区项目及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宁夏大学联合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和宁夏农林科学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胡斌建议,以宁夏固原黄牛为主要研究对象,预期通过表型及基因组特征解析、高效繁育技术扩群提质、智能技术和平台开发、优化精准选育体系、研发和优化繁育体系、产业推广与示范等方法,加快宁夏本地黄牛优良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固原市农业农村局在答复中介绍,近年来,由于良种肉牛品种的大力推广,致使固原黄牛原品种存栏数量急剧减少,其类群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2022年,在科技项目带动下,原州区富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市境内收购了76头基础母牛和5头成年公牛,经过两年本交繁育,现共存栏221头,其中繁殖母牛130头,公牛15头,犊牛76头。
“固原黄牛作为地方种质资源,由于核心群数量不足,固原黄牛资源系列标准及编制说明等工作还未完成,致使遗传资源鉴定工作未能及时开展。”固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积极开展固原黄牛种质资源鉴定工作,争取自治区财政支持,以固原富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原州区伟伟家庭农场原有固原黄牛群体为基础,组建固原黄牛基础群,标准母牛1000头,公牛40头。组建核心群,核心群母牛200头,家系数不少于6个。依托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检测固原黄牛遗传独特性,并制定固原黄牛资源系列标准(体型外貌、饲养、产肉及肉品质等标准)及编制说明。
在建设固原黄牛核心育种场和开展固原黄牛新品种选育方面,及时完成固原黄牛遗传资源鉴定申请报告及相关技术资料,向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上报并申请鉴定,取得固原黄牛遗传资源鉴定后,争取自治区财政支持,申请建立自治区或国家“固原黄牛”核心育种场。与此同时,以固原黄牛为母本,利木赞、安格斯、日本和牛作为父本,开展适应性杂交,结合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培育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高、肉质风味优、繁殖性能良好的六盘山优质肉用新品种(系)。
(来源:宁夏政协微信公众号 记者 单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