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衡阳县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工业方面,上半年完成中央预算内项目14个、完工率63.64%、排名全市第二;实施中项目8个、开工率100%、排名全市第一;专项债项目7个、完工率58.33%、排名全市第一。农业方面,上半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43.2亿元,入库农业产业帮扶项目224个、开工实施120个项目,新增规上农业企业12家,新增返乡创业主体2157个,到位投资5.2亿元,代表全市参评“全省农村创业典型县”……衡阳县正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农业强县”提质升级。
▲刚刚签约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落户开工。
早在2021年,衡阳县就提出“三五一”工作思路,即全面实施全链式兴工、全领域强农、全方位融城“三大工程”,全力打造中部地区重要陶瓷生产基地、东部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锦绣潇湘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大城衡阳”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基地等“五个基地”,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县的“一个目标”。
确定好思路,该县先后出台《衡阳县促进工业加快发展的奖励办法》《关于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建设“五好”园区的若干政策措施》《西渡高新区稳经济促发展二十条措施》《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着力锻造“蒸周到·蒸满意”衡阳县政务服务品牌,全面实施“亲商重商提标”行动。县四大家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一次和企业面对面交流并确定一个主题,联点帮扶规上企业,全体县级干部均履行联点帮扶责任,各级各部门强化周调度、月考核、季评比,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西渡高新区鸟瞰图
以“只要来蒸阳,一切好商量”“你发展,我服务”等安商、亲商理念为指导,该县实施政务服务提速、市场主体提质、惠企减负提档、监管执法提优、亲商重商提标、合力保障提效等六个行动:将政务中心建在园区,推进“一厅通办”“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湘易办”,落实“三集中三到位”,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实行“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本土农业企业;滚动推出“免申即享”清单,政府出资作为金融信贷风险金,与县内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贷款和贷款过桥资金;把每月6日至25日设为“企业宁静日”,推行“温情执法”“联企者同罚”,安排专人为企业“点对点”服务,对企业诉求做到半小时有回应、24小时有解决方案;开展“清廉大厅”建设,实现政务服务大厅“好差评”全覆盖;落实“指标长”制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单位和“百名股长”测评等。
西渡高新区负责人介绍:去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20.46亿元,同比增长13%;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增至9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59.32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8.47亿元,同比增长39%;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0.26亿元,同比增长13%;主导产业营业收入119.29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园区仍实现入库税收4.09亿元。
穿行园区,企业界更是好评如潮。“艾尔时钟表”负责人吕银介绍,公司于去年建成投产,建设速度之快、建设规模之大都创下行业之最,现年产值5亿元;“零零玖生物科技”总经理谭克洪透露,他于去年7月7日正式签约落户,仅83天就解决项目现场遗留问题,水、电、地全部供给到位,项目于半年不到即建成投产。
好环境吸引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就在前不久,“广明集团”“万马集团”等企业纷纷前往该县洽谈中药种植及精深加工项目,达成投资中医药健康产业意向;湖南乐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期生产线正进行设备调试,即将正式投产,3年后年产值可达到2.5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西渡高新区“钟表产业园”“双创中心”“界牌陶瓷园”建设如火如荼,共引进300家钟表制造企业的钟表产业园已有141家企业投产,辐射整个衡阳钟表上下游产业链,成为全省唯一的钟表产业特色集群,全国唯一的钟表全产业链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钟表产业年产值将达20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年纳税额5亿元以上,实现“世界手表看中国、中国手表看衡阳”的目标。
来源:掌上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