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科技特派员 | 包迎春:海归“女秀才” 圆梦紫苏中

发布时间: 2023-05-18 15:01:24

25
1038

走进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七圪台村的紫苏叶种植基地,大棚内一行行紫苏长势喜人,叶色青翠欲滴。

紫苏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在日本、韩国及一些东南亚国家,紫苏是不可或缺的食材。特别是在日本,人们用紫苏叶垫生鱼片、制作咸菜、酿酒,需求量非常大。”包迎春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后,前往日本留学深造。其间,她发现紫苏叶蕴藏着巨大商机,便萌生回乡创业的想法。

那时七圪台村建设了70多座日光温室大棚,正在对外招商。“这里之前没人种紫苏,其实内蒙古高原海拔高、日照充足、气候干燥,很适合紫苏生长。”2015年,老家在通辽的包迎春经过考察,便和丈夫承包大棚、成立专业合作社,走上了紫苏种植创业之路。

第一茬紫苏种下后,包迎春发现它们有些“水土不服”,生长速度不尽如人意。原来是因为这一带的土壤呈盐碱性,营养跟不上。包迎春联系了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邀请技术专家到场指导,通过使用喷灌改良土质,缩短种植周期。

“解决了生长速度问题,还要提高紫苏产量和质量。”包迎春带领团队创新种植方法,在大棚里安装日光灯,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抑制花芽分化、增加叶数和产量,从而延长采收时间。

图片

↑ 包迎春(右)和工人在种植基地采摘紫苏叶。

土办法、洋技术相结合,盐碱地上种出了一棚棚绿油油的紫苏。后来,呼和浩特市科技局聘请包迎春为创业型科技特派员,并给予项目支持,鼓励她继续做大特色产业,带动更多农民走上特色产业致富之路。

经过数年发展,包迎春建起了完善的紫苏加工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内蒙古朝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内蒙古首家拥有自主紫苏种植基地并获批进出口资质的特种蔬菜种植加工企业。

来到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清洗、分拣、包装紫苏鲜叶,再按照不同品级进行精细化捆扎分类。工人吴春节在这里工作了四五年,依靠这份收入,她供孩子上了大学。“基地里的大棚是轮作的,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收入稳定,心里踏实。”她说。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从一名海归“女秀才”,到成为科技特派员队伍里的巾帼力量,包迎春用行动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庄重誓言。

这些年,包迎春经常到周边村镇为农民讲解农业政策、培训种植技术,还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就近就业,带动了上百户农民家庭增收。“我们的员工有九成都是女性,是实实在在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包迎春说,“看到大家的生活因这片小叶子发生可喜的变化,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除了出口销售紫苏鲜叶,包迎春还与医药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紫苏茶等产品。“与鲜叶相比,深加工产品有着便于运输、受众面更广等特点,还能将有缺损而无法作为鲜叶销售的紫苏产品充分利用起来,提高经济收益。”包迎春说,下一步计划对接相关的电商销售企业和代理商,实现紫苏产品的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平台内容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无意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