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资智汇襄】 “人才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汇聚英才,城市发展更精彩

发布时间: 2023-03-21 10:07:47

27
1039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人才,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2022年,我市新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70个,全职工作博士硕士1600名,同比增长50%;新增就业创业大学生2.86万名,入选省青年拔尖人才、省科技创新战略团队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出台“1+7”人才政策,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政策体系为牵引,以重大工程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以高质量人才矩阵有力支撑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图片

2022年7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就我市出台的“1+7”人才新政进行权威解读。

厚植人才沃土 打造人才高地

从1800年前刘表优礼士人、兴办教育,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襄阳一举承接数十家三线企事业单位、吸纳十余万人才……千百年来,尊贤重才、创新图新的传统在襄阳根深蒂固,是襄阳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全面厚植人才第一资源,为襄阳都市圈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强调,要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就业、来襄就业。 

坚持“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我市坚持提升工作站位,大手笔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图片

2022年7月13日,王祺扬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高质量人才矩阵支撑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抓体系构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任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太晖任第一副组长,5位市领导任副组长,32个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为成员,不断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抓改革推进。高规格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吹响人才强市建设冲锋号;加快组建襄阳人才集团,即将挂牌运营,着力打造城市人力资源服务和整体人才解决方案供应商。 

抓规划引领。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分析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现状及需求,科学编制全市“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 

图片

2023年2月1日下午,《襄阳市“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召开。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专家以及襄阳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对规划进行咨询论证。

抓责任落实。47名党委(党组)书记分别领衔一个重点项目,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 

抓开放合作。制定襄阳都市圈人才发展联盟组建方案,组建“三大产业人才联合体”,推进“五个一体化”,着力打造全省区域人才协作示范区。 

抓招才引才。编制“引才地图”靶向引才,征集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高端人才需求1101人;编制知名校友通讯录,举办“资智汇襄”恳谈会;市领导到粤港澳大湾区引进38个先进制造业领域高水平人才团队。 

强化集聚平台 优化引才政策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越是高层次人才,越看重事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去年9月,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后吴玉峰回到家乡襄阳,成为我市首个“校企双聘”博士——既是湖北文理学院食品化工学院的副教授,又是湖北荆洪生物科技公司的首席技术专家。 

“这样的好平台有利于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产业中。”吴玉峰说,政、校、企共同建立“共建双聘”“人才共享”的新路径,让他放开手脚,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高值化产品。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襄阳搭平台、建阵地、出政策,以海纳百川的气魄,高标准建设人才集聚平台,高质量优化人才发展政策,向各地人才发出邀请函。 

图片

2022年7月5日,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开园暨湖北隆中实验室挂牌仪式在东津新区举行。

去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160余名研究生及教师入驻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赴30余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开展实习实践。 

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现代农业研究院)项目一期主体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湖北文理学院迁建项目正在如期推进,襄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即将迎来飞跃。 

去年7月5日,湖北隆中实验室正式挂牌,与襄阳本地企业合作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4个。 

襄阳(高新)科技城已引进13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二期即将开园运营。襄阳以高新科技城、东津科学城、尹集大学城为基础,搭好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这些平台为人才提供了科研创新、成长成才基地。 

从“襄阳有什么就提供什么”转向“人才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去年7月,襄阳重磅出台“1+7”人才政策,形成了四海纳贤的“强磁场”。 

图片

2023年2月24日,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召开现场兑现了人才政策,为18名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代表发放生活补贴和购房首付款补贴。

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科学专业的付万,去年7月加入襄阳市中心医院。3个月后,她拿到了12万元的补贴券,今年1月购房时,补贴券直接抵扣了12万元现金。 

“襄阳先后出台了30多项人才政策,形成了显著的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付万说,襄阳良好的政策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去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徐望清入职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通过襄阳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提交了人才公寓的申请资料,并在线VR看了房后,当天下午,她就收到了入住通知。 

图片

2021年3月31日,我市第八批隆中人才公寓分配仪式在市市民服务中心举行,154名人才喜获公寓。全媒体记者谢勇 摄

近年来,襄阳着力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利用大数据平台自动比对审核人才的学历、社保、房产等信息,实现人才公寓、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券等“一网通办”。人才公寓申请更是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审核、当天入住。 

“下一步,将重点优化交通出行、医疗保健、旅游休闲、金融信贷等全周期服务。”市人才办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市将完善“襄才卡”服务内容,真正实现“一码通”,为来襄人才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 

发挥人才作用 推动城市发展

城市与人才最好的关系,是共同成长和相互成就。 

襄阳正引领各类人才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一场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时刻在进行。 

“襄阳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引才。”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普明表示,近年来公司引进2名博士、57名硕士,享受补贴400多万元,提升了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实力,加快了襄阳建设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区的步伐。 

图片

2022年9月20日,位于高新区的振华宇科(襄阳)智慧创新产业园内,手机背光车间生产繁忙。全媒体记者谢勇 通讯员王懿 摄

襄阳中车电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伟业申报的“轨道交通永磁牵引电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入选隆中人才支持计划B类,累计获得资助300万元,已建成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完成30多项合同订制生产,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授权发明专利3项,并荣获2021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黄海龙2014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加入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主持开发的涂料产品用于核电设备水下防污损,实现了进口替代;李建新从天津大学毕业后,进入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负折射率温度系数镧冕玻璃和特高折射率铋酸盐玻璃等两项新产品都已完成配方和工艺研发,并申请发明专利,即将量产。 

图片

福厦高铁建设中使用的“昆仑号”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通讯员 杨光 摄

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张光明团队研制的“昆仑号”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代表了中国高铁建设“超级装备”的最高水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2所刘学带领团队研发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参与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的发射任务,次次不辱使命……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襄阳将以更加完善的人才政策,更加优良的人才生态,更加高效的引育机制,更加贴心的服务保障,努力打造人才汇聚、创新创业的沃土,为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智力支持。

信息来源:襄阳市委组织部

审核:刘玉雷 肖雨蒙

终审:邬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