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夏军院士:变化环境下人与自然和谐需要工程与非工程综合治理措施

发布时间: 2023-02-15 08:54:24

27
114

“2003年后鄱阳湖水文情势发生了显著变化,长江补水叠加鄱阳湖流域五河补水,均难以恢复到平均水文状态。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有效恢复鄱阳湖流域水文节律,应加强监测监控和江湖关系协调工程与非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2月10日,江西省水利学会2022学术年会暨赣鄱科普大讲堂活动在江西南昌举行。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夏军就2022年江西鄱阳湖极旱面对的若干问题提出思考及建议。

图片

“适度的水利工程建设措施是有必要的”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生命湖”和“幸福湖”。然而由于环境变化的影响,近些年来鄱阳湖却屡遭水旱灾害及生态影响的危机,其中包括枯水时间提前、枯水历时延长、超低水位频现等。

“由于鄱阳湖流域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与江湖关系,其水文过程与生境结构复杂,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与成因呈现多样性的特性,导致鄱阳湖的水文情势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水旱灾害如极端干旱已成为鄱阳湖水安全、经济社会-生态安全最为突出的灾害之一,不仅是江西省也是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不得不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夏军院士表示,变化环境下人与自然和谐需要工程与非工程综合治理措施,其中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在与三峡水库和鄱阳湖流域五河入流水工程措施协调配合下,可有效恢复鄱阳湖流域水文节律, 应加强监测监控和江湖关系的协调。“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模拟数据进行客观分析,我认为适度的水利工程建设还是有必要的。况且鄱阳湖水利枢纽并不是建一个大坝,是建闸,‘调枯不控洪’,对于调节水文节律还是有重要作用的。”

夏军指出,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生态湿地,拥有复杂和敏感的生态系统,人类也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类跟自然既要和谐相处,也要有一定的治理措施。

图片

“我们追求的是一个‘人水和谐’的状态”

“我们对水利工程建设要有一个科学和客观的认识,发挥它在防洪抗旱以及经济供水和生态保护的作用。当然对河流阻隔产生对鱼类等一些的不利影响,也要通过工程的生态功能的设计和通过科学调控将影响减少到最小。”面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反对声音,夏军强调,无论是采取工程措施还是非工程措施,都不能简单的“一刀切”,需要有一个恰当的协调机制,即应对环境变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结合。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相对人而言的。不能说只追求‘纯自然’的生态理念,我们追求的是一个人水和谐的状态,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色发展理念,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

夏军还补充道,“最近的一次去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发现有闸控制留住了水的碟形湖区域,能看到候鸟群的栖息与生活。而没有闸控制的湖泊,在极端干旱下都发生严重的水域干涸,鸟类也不去了,植物、鱼类、底栖动物死亡了,这也是对生态系统的毁灭性打击!谈‘保护生态’要科学,留住水,鸟来了,鱼活了,生态系统就保持了。”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组合缺一不可”

“2022年长江极端干旱事件,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值得总结、分析、思考和改进。长江不仅有洪水,也有周期性干旱,长江及鄱阳湖流域防御极端干旱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也存在较大的短板,亟待加强和改进。”夏军指出,应对水旱灾害适应性管理,既要有鄱阳湖水利枢纽等工程举措,也要有预警、预报、调度及保险和法规组成的非工程措施,二者缺一不可。建议加强多部门协同创新与合作,提高预测能力;提升应对水旱灾害包括旱/涝急转的综合管理能力,推动江西和国家的防灾减灾和流域水系统安全的科学发展与进步。

夏军着重强调,我们现在也不能仅盯着工程措施这一方面,还要着眼于后工程时期问题的研究和智慧管理。他建议加强鄱阳湖流域防御水旱灾害、生态保护及绿色发展的总体战略与科技创新研究,将流域规划工程建设提升到长江大保护高质量发展新的阶段。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与长江关系密切。“我认为鄱阳湖生态问题应该从长江全流域着眼,必须在防洪抗旱、水资源调度、环境治理等要素从上下游、城市群等统筹协调,整体布局。而鄱阳湖流域和江西省是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机遇,因为它的行政边界和鄱阳湖的流域边界高度重合,达到97%,这就代表着它能够比较好地实现综合治理。”夏军对江西有信心。



来源丨港眼观赣

文字丨郭美勤 彭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