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科创之城 焕新向荣③|构建湾区半小时科研圈,松山湖推动交通“硬联通”跑出新速度

发布时间: 2022-09-22 10:42:01

29
1004

【编者按】

自从2020年作为建设主体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跻身科创国家队以来,松山湖科学城围绕科研创新人才的需求,全面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和城市品质,让松山湖成为近悦远来、宜居宜业宜研宜创的科学家园。

金秋时节,松山湖科学城高品质城市配套建设迎来丰收季,项目建设捷报频传。近日,我们开设“科创之城 焕新向荣”专题栏目,将从生活服务、公共空间、交通品质、基础设施方面,全方位盘点松山湖科学城高品质城市配套建设新进展,加快推动科学城迅速形成集中度和显示度。


交通体系之于松山湖,初为“骨架”生长,现似“经络”运行。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两年来,松山湖科学城面对新阶段、新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加快构建面向大湾区各主要创新平台的“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科研圈”,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加速实现高效流动。


路网建设采用多通道复合、

立体化规划体系


从高空俯瞰,松山湖中子源路将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串珠成链,形成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集群。为支撑核心创新区发展,松山湖科学城正围绕大装置集聚区,加快推动中子源路、屏安路、荔华东路一标段、荔华东路二标段等基础路网建设。


1.jpg

中子源路建设效果图


今年12月,中子源路将进行改建提升。改建段西起象和路,终点至高雄路,全长约4.56公里,科学大道至荔华东路段道路标准红线宽36米,荔华东路至高雄路段道路标准红线宽30米,道路标准断面均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50km/h。为营造更优更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松山湖科学城加速推进生活配套功能全面完善,其中城市地上路网建设也是配套中的重要一环。当前,园区着力完善科学城路网体系,按照“两横三纵”构建高速公路,“三横三纵三联”建设快速路,“八横六纵”构建结构性干路,以多通道复合、立体化的规划体系,突破跨界地区道路瓶颈,实现市域“三心”联动,完善园区骨干路网。


2.png


其中,科学大道一期项目已进场施工,莞深高速、常虎高速改扩建正在推进可研报批相关工作,清龙路已启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上述几条道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对接联系。

松山湖作为全市“三心”之一,是全市产业发展高地,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目前,环莞快速路三期已进场施工,该路途经虎门、长安、大岭山、松山湖、大朗、东坑、常平、横沥、企石9个镇街园区,建成后将成为打通区域交通的另一条“大动脉”。在内部道路的连通优化方面,松山湖科学城正加快实施工业西路-科苑路连接线工程。这两条路均为松山湖区域内南北向道路,是服务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北站高新产业组团的重要道路。打通之后,将有效的连接高速公路南北两侧区域。


3.jpg


与此同时,园区还将加快推进启动跨湖通道建设。跨湖通道位于松山湖科学城中轴线上,是连接松山湖南北两侧的直连通道,便捷地连通了松山湖行政、生活服务中心与南部科技中心,实现松山湖中心区与南部片区快速通达。


从城市道路建设转向综合交通服务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东莞轨道交通第二期规划建设方案,方案涉及的两条地铁线(1号线和2号线)都途经松山湖并在松山湖设站。目前1号线一期在建,计划2024年12月完工,该线串联起松山湖、万江、南城、东城等地。

作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平台,松山湖科学城加快补齐交通短板,畅通与市中心城区、广州、深圳的对接联通,加快推进道路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创造更加优质的招商引资条件。


4.jpg


2002年《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理念,基本确立了松山湖“人车分离、顺应自然”的路网格局。随后,骨干路网按照总规进行落实,道路交通骨架基本成型。

2006年,松山湖交通基础设施再次起到引领作用,以生态园大道为代表的南北向干路打通,促使松山湖-生态园成为一条由南向北延伸的功能轴带。

2017年,东莞启动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战略,松山湖交通建设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周边镇街联系日益紧密,中心辐射作用显现。

2021年4月,松山湖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全面启动建设,松山湖交通服务的需求内涵发生转变,面向区域的高效链接和面向城市的品质化出行诉求进一步显现。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重大交通设施规划落位,交通设施的供给导向从城市道路建设转向综合交通服务。


5jpg.jpg


轨道交通建设成为松山湖当前的亮点。目前,建成通车的莞惠城轨经过松山湖北站。此外,通过加快推进东莞城市轨道线路的建设,推动与深圳地铁实现跨市衔接,松山湖科学城可以实现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宝安国际机场等区域快速连通,支撑深莞协同、园镇统筹。


构建大湾区科创中心半小时出行圈


从湾区视野看,松山湖科学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黄金腹地,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同组成190平方公里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6.jpg

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效果图


利用区位优势,松山湖正努力构建“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科研圈”。其中,“一小时交通圈”是指可于一小时内到达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的国际机场和重要口岸;“半小时科研圈”,是指借助高铁和城际轨道,实现半小时内到达深圳光明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要科创平台和区域。

近期发布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简称《指引》)明确,深圳都市圈将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其中重大节点包括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


7.jpg


规划落地,交通为要。《指引》指出,将依托四大交通走廊与轴辐式枢纽体系,构建湾区级产业科技创新功能节点,其中两条走廊和松山湖科学城相关。包括中部隧洞走廊(深圳中心区-光明-松山湖),以及中部谷地走廊(深圳中心区-龙华-东莞东南板块),涉及滨海湾新区、松山湖科学城、塘厦、常平等。

除了这两大交通走廊之外,轴辐式枢纽体系也让松山湖科学城的交通更为畅通,更加四通八达。

目前,松山湖正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积极规划建设一系列连接广、深的交通轨道。其中,包括推动广深中轴城际、中南虎城际、佛穗莞城际等接入松山湖,同时推进链接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的科学大道加快建设,使松山湖科学城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广州黄埔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等地实现高效互联互通,提升枢纽地位及区域可达性,构建大湾区科创中心半小时出行圈。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该转载内容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接洽;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