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以水为墨绘水美贵州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2-06-17 09:43:27

25
1080


饶雪蓉 冉阿建

网箱拆除后的兴义万峰湖红椿码头。 杨良强 摄

贵安万亩樱花园。 王德友 摄

湄潭县新农村。 杨丽 摄

多彩贵州,绿色为底。

自2017年贵州全面启动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坚持高位推动,将河(湖)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上下一心,打破部门、区域壁垒,集聚各种资源,从自身实际出发,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对河(湖)长制度进行延伸拓展,深入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再到“有效”,全省河湖水质实现明显持续好转。

2021年,全省119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3%,23个出境断面全部达到III类及以上水质类别,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高位部署 五级河(湖)长一竿子插到底

贵州是磷矿资源大省,磷化工产业体系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磷化工产业的发达,必然带来磷石膏的大量堆积,处理不善就会污染河湖环境。

“以前磷废渣渗漏到地下,通过地下水变成白浆,乌江河水呈米汤色,水摸着有点滑,闻着有股酸味,现在经过治理,水终于变清了,大家也踏实了。”遵义播州区乌江镇上寨组村民见证了流过家门前的乌江水质之变。

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流域覆盖全省7个市(州)47个县(市、区),承载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是贵州发展的主动脉。

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后,省主要领导亲自任乌江干流省级河长,各级河长主动担当、责任单位积极作为,有效制止沿河磷化工企业渗漏废水直接排放,实施“以渣定产”,倒逼企业改革,减少河湖总磷污染,加强乌江生态保护与修复,为万里长江注入了清水碧波。

治水先治人,治水先治官。贵州高位部署,构建河湖组织保障体系。2017年,贵州先行先试“河长制”,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建立从省到乡四级“双总河长”机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任总河长,33家省直部门作为省级责任单位一对一协助省级河(湖)长开展工作;落实省级总河长会议、省级河长会议和省级河长制部门联席会议;将河(湖)长制纳入《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贵州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河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强化河湖长制法制保障。

如今,全省4697条河流(湖、草海)、2407座小(2)型及以上水库、17150座山塘共设置河湖长22755名,凡是老百姓叫得出名字、有常流水的河流都有河长负责。

据统计,2021年,35名省级河长带头巡河,超21000名河长参加巡河活动,现场解决1860个问题,有力守护了全省河湖环境。

贵阳
                             大数据助力河湖智慧管理

梁晋毅

贵阳是“中国数谷”,在河湖管理上,贵阳市利用大数据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实现了从“有名”向“有实”的转变。目前,贵阳市已经通过河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掌上管理全市98条河流。

早在2018年,在全面建立四级河长体系的基础上,贵阳市就开始着手开展河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019年10月,贵阳市河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上线运行,水文水质监测、视频监控、水系水文遥感、数据传输链路覆盖市级32条河流,软件平台涵盖全市98条河流。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各条河流水质数据和视频信息,对水质异常情况分析并自动报警,便于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直观了解河流水质水文超标情况,提醒工作人员对超标水质进行核实处理。通过监测数据的接入存储,还可以对河湖水环境的水质进行分析,为河湖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和方向。

该系统还提供面向河湖管理人员的“河长APP”,通过“河长APP”,河长可随时用手机查看河流的水质及变化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为日常的河长巡河、生态治理等管理业务提供便捷工具,推进河湖长效管护,提升河湖精细化管理水平。

该系统建设的数据资源中心,为河湖环境管理、河湖环境信息公开提供数据服务和信息支撑,为各级河长办及河湖管理业务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及查询体系,实现了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和数据服务。

全民行动 开门治水共管护

清晨,黔西市化屋村六冲河段,水鸟从崖壁上俯冲而下,在河面上翩翩起舞,一幅自然生态和谐的画卷铺展开来。

河岸上,刚刚清理完河道卫生的护河员杨清鑫满意地看着眼前的这幅美景。这是黔西市强力推进河(湖)长制的缩影。

河(湖)长制工作推行以来,黔西市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活动审批、监管,统筹河湖长、林长、路长和护河员、护林员、道路保洁员“三长三员”力量,推进水岸同治。已累计聘请405名管水员、259名管水协管员为“民间河湖长”,聘请了一批“企业家名誉河湖长”,建设了“河小青”队伍体系,还聘请了一批河湖联络管理“水妈妈”志愿者,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涉河湖违法行为,构建了“法律规制+政策引导+文化塑造”的全民护河体系。

治水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河湖治理,是河长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

贵州坚持全民治水,制定《贵州省河湖志愿者监督员管理办法》,聘请1.12万名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和1.79万名河湖巡查保洁员参与河湖日常监督、巡查和保洁,超10万名志愿者参加保护河湖行动,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开展省市县三级河(湖)长、检察长“两长”护河行动,有效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河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田”。五年来,全省累计超过400余万人次参与巡河,河长制实现从“有名”到“有实”再到“有效”转变。

贵州各地积极创新河(湖)长制落地举措。

贵阳市搭建河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和“河长APP”,实现掌上管理全市98条河流,有效提升河湖精细化管理水平。

盘州市实施“河长+厂长”推动地企共治共管,增强企业主动参与河长制和水环境防污治污工作的主动性,从源头上减少企业污染入河。

大方县聘请全县中小学校长兼职做名誉河长,在校园开展环保教育宣传,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并通过学生将活动理念传到家庭,传到了全县的村村寨寨。还实行众长制,除了河长之外,还设立了库长、渠长、井长、溪长……

有水的地方就有长,带长就要尽责,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美好画卷正在黔山大地徐徐展开。

水岸同治 对症施策下猛药

河流水环境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

高车水库是福泉市“大水缸”之一,位于其库尾的老山寨村曾经是福泉市原铁厂的铁矿场和木材原料场。

因乱挖滥采,当地土地裸露,一到下雨天,雨水和地表的硫铁矿混合,流到村口的小山塘,再通过地下暗洞流入水库,严重污染水源。

2016年以来,老山寨成立合作社,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矿山复垦治理工作。如今老山寨的矿山上种起了1400余亩的中药材,数百亩的梨树和烤烟,多年废弃的矿山,生态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铁腕儿源头治污。我省精准打好工业污染源、城乡生活污染源攻坚战,因地制宜治理农业污染源,还出台《贵州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政策,开展河湖“清四乱”“百千万”清河等专项行动,全域实现“零网箱·.生态鱼”,渔民转产上岸,开启致富新路。

黔西南州万峰湖,是我国淡水湖之一。从2006年开始,沿湖群众陆续在万峰湖发展起了数千亩的网箱养殖。大量的鱼饲料和鱼粪,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逐渐凸显,能见度变低,水体水质严重恶化,流域生态岌岌可危。

守护生命之源,必须拆除网箱,渔民转产上岸。

转产上岸不是简单的“换饭碗”问题,渔民变身农民也不只是“吃饭角色”的简单转变。黔西南州依托万峰湖沿岸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等新兴业态,动员、鼓励、支持上岸渔民参与绿色发展,广吃“生态饭”,既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得到了金山银山。

贵州是长江、乌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跨界河湖众多。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不断加剧的矛盾,贵州坚持区域联动,破解跨界河湖管理难题。

贵州与云南和四川签订了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协作协议书,还与云南、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等5个相邻省份河长制办公室签订跨省河湖联动机制协议,协同处理跨界河湖问题。在赤水河(遵义段)、黄泥河、余庆河等跨界河流所涉县(市、区)之间开展互派副河长试点,建立互派副河长联席会议、水质联合监测等工作机制。开展省市县三级河湖长、检察长“两长”护河行动,整合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检察职能,有力保证跨界河湖水清、岸绿、景美。

渔民上岸江水清,绿色发展河川美。如今,漫步在黔山贵水间,随处可见河水清澈见底、河道通畅无阻、河岸干净整洁。

遵义

治理一条河 美丽一座城

杨智惠

穿城而过的湘江河是遵义人的母亲河。近年来,遵义市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强力推进湘江河综合治理,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的有机联动。

湘江河干流全长155公里,其中遵义段130公里、流域面积4878平方公里,流经汇川、红花岗、播州、新蒲等8个县(区),面宽河多、集污面大。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湘江河流域面临着管网缺失破损、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直排等老大难问题。

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后,遵义将湘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全市水环境治理“头号工程”, 围绕“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的总体思路,打响湘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先后制定出台了《湘江河干流整治保护对策工作方案》《湘江河流域水体达标整治方案》等文件,从保护机制、制度保障、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方面,明确提出14项治理保护任务。124名省、市、区、镇、村五级河长,紧紧围绕湘江河“河水更清、环境更美”治理目标履职尽责、迎难而上、合力攻坚,强力推进湘江河综合治理。

5年来,遵义市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先后实施湘江河综合治理项目69个。完成湘江河干支流河道清理整治45公里,新建和改建污水处理厂7座,建成雨污管网627公里,整治排污口31个,修复污水管网311处,湘江河上游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

经过五年的综合整治,湘江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大为好转,湘江河中下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打秋坪、鲤鱼塘国控断分别面达到Ⅲ、Ⅱ类水质,支流虾子河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1年湘江河综合治理被列为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正面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