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强“三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2-01-22 10:01:49

23
1120

       2021年,贵州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贵州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不断促进农业增收增效、农民创收增收、农村宜居宜业。其中,农业增加值要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

  坚定不移强“三农”,是夯实“强省会”的坚实基础。目前,贵阳市正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围绕贵阳贵安乡村产业的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现代化农业以及种业质量等话题,省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做大做强规模 让乡村产业持续发展

  省人大代表方英:

  做大做强规模 让乡村产业持续发展

  省人大代表、致公党贵阳市委主委方英认为,省、市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其中,在农业产业发展上,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都设立专班,且每个产业发展都很迅速,基本上每个村都有了支柱产业。基础设施也越来越扎实,特别是贵阳市最近正在推进的农村“五治”工作,让乡村变得越来越美丽。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贵州处处青山绿水,农副产品非常原生态,深受广州、上海等地居民的喜欢。但有的农产品,因规模过小,一推上量时,就接不上趟了。”方英建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规划,在品牌推广、科技支撑、标准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扩大产品规模,让产业得以持续发展。

  近年来,贵阳市在强“三农”上做了很多努力,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科技推广力度、农业机械化使用率等方面,都跑在了全省前面。但基础设施条件好了,农村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也应进一步跟进。

  方英说,这些年,在相关执法部门的大力整治下,农村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改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这部分人对食品安全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加上基层技术力量不够,农村食品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方英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基层食品安全的治理力度,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夯实基层执法力量、提升治理精准度。

  “贵阳市的农村离城市很近,强‘三农’应进一步挖掘、打造、宣传乡村的文化特色,将农文旅结合起来,吸引更多城里人前去游玩,让乡村旅游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方英说。

  发挥乡贤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

  省政协委员杜正军:

  发挥乡贤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民进贵阳市委主委杜正军认为,新乡贤作为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强乡贤人才资源储备。明确乡贤工作主管部门,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定期开展调查与推选,建立乡贤人才资源库。推进乡贤组织和活动阵地建设,搭建好乡贤工作平台,服务好乡贤回归。鼓励支持在外工作的本土乡贤回归乡村创业发展,加强情感沟通,经常性、常态化开展“回流”乡贤的走访、座谈和慰问,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下乡,不断壮大“新乡贤”的群体规模。二要搭建乡贤人才服务平台。提升乡村环境,吸引乡贤回归故里。制定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引导乡贤“反哺”农村。发挥乡贤资源、资金、智力等优势,支持引导乡贤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探索建立由乡镇引导、村级主导的“乡贤+村两委”工作模式,整合新乡贤资源参与乡村治理,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此外,还要营造乡贤人才回归环境。发挥乡镇、村的主体作用,因地制宜挖掘植根乡土、凝聚乡情的乡贤文化,在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建设“乡史馆”“村史馆”,组织编撰乡村志,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乡贤文化。对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乡贤,要加大宣传力度,传播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的品德情操,增强乡贤的责任感、获得感、成就感,激发更多人见贤思齐,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实践,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制定乡贤权益保障的相关制度办法,注重解决乡贤回归后的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以一定的物质精神保障吸引更多的贤达人士、成功之士到乡村成为乡贤,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省人大代表王万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产业发展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是强‘三农’的应有之义。”省人大代表、息烽县石硐镇水头村村民王万敏表示,夯实“强省会”的坚实根基离不开强“三农”,强“三农”归根结底要从发展农村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着手,让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石硐镇是息烽县乃至贵阳市典型的偏远乡镇,自农村产业革命开展以来,石硐镇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猕猴桃、李子、蔬菜 、茶叶‘两果一蔬一茶’,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但目前还需尽早建设完善冷链物流等产业配套设施,切实解决水果贮藏运输需求,推动做强做优现代山地特色高效都市农业。”王万敏说。

  王万敏建议,要继续加强农村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石硐镇是息烽县典型的农业乡镇,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乡镇,随着生态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水库已不能满足产业灌溉需求,需推动龙滩水库复工,并结合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吸引游客旅游观光,进而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示范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如今的石硐镇,路网四通八达,增强了我们强‘三农’的信心。”王万敏说。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田社鸿: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贵阳市委主委、市卫生监督局局长田社鸿表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我省坚持种业创新的核心地位,实施“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培育、种子种源繁育、良种推广、种业监管提升”五大工程,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科技创新、种子种源保障、‘良种+’推广及种业监管服务”五大体系,全面提升“种业品种创新、企业竞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种业保障、行业治理”五项能力,但目前仍存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种业创新市场化程度低、种质资源研发创新不足等情况。

  对此,田社鸿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地方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任务;深度挖掘特色优势种质资源,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形成种业产业,引进和培育更多总部型种业企业,带动本地种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改革种业科研机制,紧紧围绕市场化生产和市场化需求纠正公共科研部门的创新市场定位,充实种业基础成果,夯实企业创新基础,激励创新拓展。要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逐步使科企合作模式由品种开发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合作,加强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的培育、扶持,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提高种业创新力,促进企业做好种业研发,并释放更多合作成果。

       来源:贵阳日报    封面来源:科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