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现代学徒制培育高技能人才 打造抢占先机的“制胜法宝”

发布时间: 2022-01-14 14:11:08

59
1061

         随着企业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同时,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等方面与产业发展“脱节”……破解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的供需矛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抢占未来工业发展先机的“制胜法宝”。

  2013年,嘉兴技师学院捕捉机遇,在全省率先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2017年,该校再次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地方企业,与浙江加西贝拉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西贝拉科服公司”)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跨企业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的设立,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嘉兴技师学院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周斌斌说,近年来,学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以培训中心为载体,深入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发展培养了一批高技术技能人才。

  

  找准校企合作“发力点”

  

  2017年,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机器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战略决策,实现以现代化、自动化装备提升传统产业的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嘉兴各地各行业开始加快实施“机器换人”步伐。

  但是,面临新的供需矛盾,如何找准校企合作的“发力点”?这成为摆在加西贝拉科服公司与嘉兴技师学院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建立培训中心就是双方对于这道“必答题”给出的答案。“2017年7月8日,培训中心项目正式立项,开启了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的篇章。”周斌斌介绍,培训中心的设立具备以“协会牵头为基础”“专业选择为关键”“企业参与为核心”的显著特征。

  “协会牵头为基础”,该协会为嘉兴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协会;“专业选择为关键”,学校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已成为课程体系合理、师资队伍完备、教学设备精良的品牌专业;“企业参与为核心”,加西贝拉科服公司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等优势,在联合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提供支持。

  据悉,培训中心占地18.3亩,围绕“机器人+”,以“案例式教学”和“项目实训制”为导向,着力培养企业急需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等高技能人才。

  为了有效发挥作用,培训中心构建起了完善的运行机制。首先是成立组织机构,在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展开各项工作,同时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指导工作;其次是政府、企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规划建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校内职业体验与实训场地等多个实训基地;最后是制定管理与运行模式,行业负责牵头,企业负责日常管理、技术指导等,校方则配备完善的管理、指导和教学团队。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22年1月6日,嘉兴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现代学徒制结业典礼暨2017级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企业拓展实习结业及颁奖典礼举行。

  陆凯杰同学代表29名学生进行了实习心得的交流,“经过几个月的跟岗实习,提高了自己对机器人操作应用的认识程度,理论与实践能力实现双赢。”

  可以说,这是校企双方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缩影。从2019年2月7日首批学生赴培训中心进行拓展跟岗实习至今,校企双方共开设工业机器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3届7批(共计204名学生), 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将工业机器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真实企业环境的实训,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构建校行企命运共同体。

  加西贝拉科服公司总经理胡根林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内容:周一至周三在企业进行多种品牌机器人及周边设备的知识学习、实操练习等,周四、周五在学校正常上课。

  “我们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熟悉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行业一线设备安装、编程、调试、应用与维修等内容,并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能人才。”胡根林说。

  据悉,开展现代学徒制以来,培养成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表现为: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徒班学员高级技工首次通过率达到 93%,高于普通班级,并在各项赛事中多次获奖;构建起了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机器人三维建模》《工业机器人故障与维修》《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技术》等5本教材;此外,师资业务能力显著增强,专业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培养成果的生动体现。

  在真实任务中培育工匠精神

  

  2021年3月8日,16位2016级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的学生在企业进行技师研修研制跟岗实习。

  “技师研修研制是现代学徒制的‘升级版’,是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胡根林告诉记者,技师研修研制是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开展的教学培养模式。

  以隔磁端盖自动装铆机研制项目为例,该项目由浙江格兰德机械有限公司提出,加西贝拉科服公司与嘉兴技师学院联合研制。参与该项目的校企双方人员,一起研究企业对产品的诉求,制定出对该项目的任务要求、任务剖析及技术指标。“历时两个多月,先后完成了对产品的调研、开发、论证、零件制造、组装、调试等环节,达到用户出厂的技术要求,取得了圆满成功。”胡根林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项目。

  “真实任务是造就师生工匠精神的钥匙。”胡根林见证了参与项目的学生的成长,从零件到装配成型大概用了两周时间,而调试却耗费三周,“学生在项目中不仅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与技能充分融合,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可以说,整个研制过程是提升师生综合素养的绝佳平台,通过项目研修,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安全第一的意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技师研修研制是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加快了校企双方协同创新和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的进程。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元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胡根林介绍,这一培养模式,使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提升了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

  

  为何花落加西贝拉?

  

  “校企合作,对企业来说,有助于化解招工困难,提升选人的针对性和稳定性,还有利于推广企业产品的应用;对学校来说,有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与能力,有利于教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校企双方负责人均认为,该模式是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极佳方式。

  选择校企合作单位,为何选中加西贝拉科服公司?除人才培养外,企业在合作之初又有哪些考虑?

  首先是该公司在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领域的专业性和领先地位。据介绍,该公司是全球行业领先的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资源优势明显。加西贝拉科服公司围绕“服务制造,智造服务”,集聚了很多机器人及其周边产品的合作资源,针对中小企业“新、改、维、管、训”需求,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务,并且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与多个国家成功开展业务,以“技术输出+装备集成+国际贸易”模式进行涉外服务。

  加西贝拉科服公司以“机器人+系统集成+代理服务+技能培训+售后维保+管理咨询”为抓手输出各项服务,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以校企合作为例,除嘉兴技师学院外,公司还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嘉兴学院等多所科研院校开展合作。

  “为学校、企业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们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胡根林告诉记者,公司秉承母公司的优良传统,一向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积极发挥企业软硬件优势,展现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

  校企合作接下来如何走得更深更远?胡根林介绍了他的两项计划,一是与嘉兴技师学院联合申报工业机器人维修培训中心,培养更高层次技能人才;二是筹建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以此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机器人应用技术型人才。


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