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以“稀”为笔 擘画未来——第十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侧记

发布时间: 2022-01-14 11:27:20

30
1004

寒冬虽至,“跑起来”的包头“热”度不减。

12月20日,第十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召开,再度吸引了国内外“稀土圈”的目光。论坛以“聚力产业高水平创新,赋能稀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水平、高站位,专家学者纵横论道;多领域、全视角,商界学界竞相发声,“大V大咖”们围绕稀土产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展开深入讨论,共商稀土产业发展大计,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01 

顺大势 “合”而有为

图片

本届论坛上,做大做强稀土产业的出路在于促进稀土应用领域的扩大以及产业链的延伸,这一观点在与会嘉宾中形成广泛共识。

正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合作机会,远在辽宁鞍山的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一行人不仅专程“飞”来与包头签约项目,公司还“搬”来10多台高精尖展品。

总经理吴正波说,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正是因为企业看好包头稀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而企业则掌握着永磁制动、永磁传动等核心技术,有助于包头“补链”稀土永磁材料应用端上“关键一环”。

“多个朋友多条路。”十三年来,稀土论坛为国内稀土领域“政企产学研”多方搭建起合作共赢的平台。扩大“朋友圈”的同时,还提高了“含金量”,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论坛当天,稀土高新区共签约40余个稀土产业类项目,涵盖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发光,以及稀土磁材衍生应用等各个方面。“每个项目都很有代表性,有的填补了产业空白,有的将进一步提升产能,还有的弥补了技术上的空缺。”稀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邬军军说,未来通过这些项目的投产达效将进一步提升稀土产业链的稳定性和产业竞争力。

“尽”精微更要“致”广大。当前,我国稀土产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李春龙坦言,稀土作为新材料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稀土“南重北轻”,高丰度元素应用发展不充分导致的稀土元素应用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常国武给出建议,既要坚持系统思维、树立全局性战略,又要统筹利用,促进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观大势、谋全局。稀土产业只有树立开放、共享和协同发展理念,各方聚拢成拳,形成合力,才能不断在终端产业上取得更大突破。

图片

02

谋大用 “创”字当先

图片

“如何解决稀土元素应用不平衡的问题?”论坛期间,面对财新社记者的提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表示,要加大高丰度镧铈的应用,只有“大用”才能解决不平衡问题。

几分钟前,站在同一个位置,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李春龙说:“鼓励应用,鼓励研发,将稀土的功能优势变成产品优势、经济优势。”面对不同的提问,两位与会专家的回复竟出奇的一致。

大家一致认为,要实现稀土“有大用”的首要条件在于科技创新,与本届论坛主题“聚力产业高水平创新,赋能稀土高质量发展”不谋而合。

如何实现高水平创新?怎样赋能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各有“妙招”。在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中,一幅幅产业发展的“大写意”与“工笔画”映入眼帘。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对稀土及稀土功能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稀土原料市场供需平衡的基本面也在发生变化。面对这样的宏观形势,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文浩认为,增加稀土原料有效供给,扩大稀土新增产能,维护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稀土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杨文浩说:“要切实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产学研用的推动作用,重视自主创新,进一步做精、做优、做强、做大稀土冶炼分离等产业,朝着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中高端应用产业方向迈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段德炳就如何为科技创新人才营造宽松的环境提出建议。他说,要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举措落到实处,健全科研人员试错容错纠错的机制,增加科研人员的自主决策权。

台上有远景规划、有具体分析,有前瞻性探索;台下有“咔咔”的拍照声、“沙沙”的笔记声,更有“啧啧”的赞叹声。

“非常振奋!”论坛上,白云鄂博矿区工信和科技局局长张云玺看得专注、听得认真,他说,论坛的主旨发言站位高、视野宽,为基层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策划推动稀土项目实施提供了明确方向。


03

显担当 “包”你满意

图片

“令人刮目相看!”驻足“第十三届稀土论坛成就展”,看到如此专业化、分模块化的稀土应用介绍及成品展示,福建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发出如此感叹。

“让人眼前一亮!”在稀土光功能材料展板前,来自厦门钨业技术中心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王艳良小心翼翼拿起稀土断热涂料,他和同伴几人左看看、右瞅瞅。他们没想到,过去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顶尖”隔热材料,今天竟呈现眼前,让这些“技术控”大饱眼福。

会场内外,与会嘉宾不仅感慨新产品、新理念、新技术,更赞叹新包头、新气象、新高度。

“包头这一年的变化太大了!”在本次论坛签约的北京三吉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钕铁硼合金生产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孙喜平说,除了原材料优势、电价优势,让企业决定留下的最重要原因是“包你满意”的营商环境和政商环境。

今年8月、11月,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与包头的“一来一往”中感受到“跑起来”的“包头速度”。跨越1400公里,企业与包头“握手”的决心恰恰表明了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极大信心。

一年来,来包头“安家”的稀土头部企业多了。金力永磁、科田磁业、韵升强磁、安泰科技等41个稀土磁材项目落地开工,总投资达到129亿元,大地熊等27个项目实现当年竣工投产,包头在建项目数量、总投资均为历史最多。

一年来,稀土产业产值增了。1—11月,全市稀土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0%。目前,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近80% ,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以上 ,“稀土+”产业不断向高端领域拓展,稀土永磁电机、稀土磁敏感元件、稀土陶瓷电容器及高端芯片电阻器等终端应用产业实现产业化。

新包头令人振奋,新气象指引未来。

看到包头在稀土产业的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主席干勇赞叹道:“我每年说稀土可以形成巨大的产业集群。这个梦想,现在包头正在实现,正在采取的一项项措施,让这座城市朝着这个梦想越来越近。”

黄小卫说:“包头的白云鄂博矿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基础,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也为包头稀土产业的发展感到欣喜,他说十年前曾来到包头,这次来很高兴地看到包头稀土产业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正向着稀土产业产值1000亿的目标迈进,“祝贺包头!”

谈到包头稀土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李春龙充满激情地说:“随着包头越来越重视稀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包头稀土产业的发展大有可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