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做足科技攻关扶持 做优产品精深加工——宁夏科协 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宁夏枸杞深加工

发布时间: 2021-12-29 09:13:29

关键词: 科创宁夏 枸杞 产业 深加工
27
1214

  “近年来,我区枸杞加工与产品创新得到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新型消费需求与现有生产模式之间等矛盾。”今年,宁夏科协和自治区政协委员陈红缨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呼吁加强枸杞深加工产业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技术升级,保障枸杞深加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围绕委员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市场调查

  消费者对深加工产品不甚了解

  枸杞作为宁夏特色农产品,深受市民青睐,但在走访调查中记者发现,枸杞干果仍然是消费主流。

  银川市民梁女士想选一份产品送给外地同学,经过仔细对比,她挑选了包装比较精美且价格适中的锁鲜枸杞。“现在产品花样多,但有的价格过高,有的过度宣传保健功能,使消费者难以分辨。”梁女士说。

  个体经营户田恒有着同样的感受,他告诉记者:“虽然宁夏枸杞早已名声在外,可大部分人还是认同干果,其他产品了解得比较少,也没有食用的习惯。”

  记者走访了银川市部分枸杞直营店、特产经营商和超市,发现市面上枸杞干果产品居多且价格偏低,一些店面或枸杞产品专区摆放着枸杞果糕、枸杞姜汤、枸杞糖肽、枸杞酵素和枸杞籽油等深加工产品,价格约在300元至500元。一名销售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枸杞产品的消费选择日趋多样,但大部分顾客都比较钟爱枸杞干果产品,深加工产品的销售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枸杞用途的多样性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陈红缨在提交的社情民意信息中提到,希望实现枸杞产品开发多元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可针对不同年龄的消费人群生产个性化高端产品。建议加强枸杞理化特性和相关深加工产业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为设备升级制造和枸杞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企业呼吁

  推动枸杞药用价值变成现实价值

  企业作为推动枸杞深加工的主体,近年来做了不少尝试和探索,企业经营者希望政策引导能更精准,聚焦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给予支持,通过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带动种植户增收致富,让好政策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是区内较早从事枸杞深加工生产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生产的冻干枸杞于目前通过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许可,由此,枸杞产品的药用价值被得到充分认可,进入药品市场前景可期。“枸杞的药用价值挖掘潜力大,是宁夏枸杞以质制胜的优势所在。”该公司董事长朱彦华说,枸杞原浆也是深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近两年,宁夏枸杞原浆产量快速增长,如果能努力使原浆产品通过药品相关生产经营许可,从而进入销售领域,对于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朱彦华说,为了加强深加工产品研究,企业与高校合作进行基础研究,产品开发阶段资金投入较多,建议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在深加工领域继续做深做实。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

  力争2022年枸杞鲜果 加工转化率达到32%以上

  枸杞产业精深加工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祁伟介绍:“自建立自治区领导包抓机制以来,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得到重视并有力推动。特别是鲜果加工进展较快,枸杞原浆去年产量只有3000多吨,截至目前,今年已经达到近9000吨的产量。”近两年,企业生产枸杞原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由于原浆是用枸杞鲜果直接加工的产品,是果品从固体形态到液体形态的直接转换,对企业而言节约了制干成本,对消费者而言降低了枸杞制干和熏蒸过程中使用化学用剂的风险,因此受到鼓励和欢迎。

  “为了鼓励企业发展枸杞原浆生产,2020年,我们对原浆生产线、分装线给予相应补助。”祁伟说,目前,我区枸杞鲜果加工成原浆的比例达到30%,比过去鲜果直接进入市场销售的8%占比高出许多。现在企业生产和保鲜技术都得到了提高,企业还研究了迎合市场需求的人参、水果等和原浆复配新鲜风味,给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据了解,在枸杞精深加工方面,我区开发的产品已有酒类、功能性食品和中药饮片等,枸杞及其衍生制品达10大类70余种,已批量生产12款特膳食品、4款保健产品。“十四五”期间,我区制定了枸杞产业发展目标,规划到2025年,新建枸杞标准化基地35万亩,全区枸杞鲜果产量达7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40%,努力实现综合产值500亿元。

  我区将推进实施“龙头强杞”和“科技兴杞”工程,力争2022年枸杞鲜果加工转化率达到32%以上。自治区科技厅采用“揭榜挂帅”的方式,重点围绕枸杞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枸杞功效靶向性功能研究、人机交互式枸杞一体化移动采收平台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等内容,开展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攻坚,力争2年至3年取得突破。在区内高等院校设立枸杞本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设立枸杞产业研究方向,培养研究型和实用型专业人才。 (华兴时报   记者 李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