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关于加快建设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1-08-10 13:13:01

关键词: 科创中国 宁夏 先行区 建设 建议
23
1252

  宁夏全境属于黄河流域,森林、草地、农田、湿地、荒漠五大陆地生态系统齐全,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和“塞上江南”之称。地理区位上,是黄河出三江源后流经的第三个省区,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气候的重要分界线。生态区位上,是“两屏三带”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北方防沙带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节点。社会经济上,是我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和少数民族聚居区。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了宁夏新的时代重任。宁夏处于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黄河宁夏段全长397公里,建设先行区是新时期宁夏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建设先行区的成效和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借鉴,关系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因此,深度问诊、统筹兼顾、科学布局、精准施策,是做好建设先行区的关键。

  一、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宁夏西、北、东三面分别被腾格里、乌兰布和及毛乌素沙地包围,是风沙入黄、侵入我国腹地和京津地区的三大主要通道之一。宁夏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总土地面积一半,南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曾是“苦甲天下”的“三西”地区之一。因此,尽管宁夏在黄河流域无水灾之患、拥灌溉之利,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发,生态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水资源匮乏,生态建设难度大。宁夏水资源贫乏,区内河川径流总量少。据有关资料,黄河过境流量525亿立方米,可供宁夏利用的实际仅33亿立方米,且绝大部分在北部黄灌区,中部干旱地区地表水量小,水质差,全区9.49亿立方米(不含黄河干流)地表水资源中苦咸水占22%。宁夏是全国城市化战略重点发展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农业战略重点发展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同时还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沙地)、湿地,可适宜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国土空间越来越少,立地条件越来越差,生态建设成本也越来越高。

  三是林草植被空间分布不均衡,生态服务功能不高。截至2019年,宁夏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5.2%,其中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23%,中部干旱区15%,北部黄灌区仅为8%,森林植被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从生态服务功能来看,宁夏防护林和特用林占比超过96%。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夏在沙漠边缘、黄河沿岸等区域营造了大量的防护林,在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防护林树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病虫害严重、老化退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限制了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四是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艰巨。水土流失方面,截止2018年底,宁夏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61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4.29%,水土保持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荒漠化方面,目前,全区尚有沙化土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1.65%。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由于矿山开采的经济依赖、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等原因,宁夏长期开发积累了较为严重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宁夏区内历史遗留无主矿山达327个,矿区内分布大量采空区塌陷坑等,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建设先行区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协调好资源禀赋和国土空间布局的关系。充分保障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一方面,在“一带三区”的总体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到中部和北部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发挥黄河生态经济带对全区生态的串连和辐射效应,在保护好黄河干流水生态、左右岸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使其生态效应尽可能辐射北部和中部干旱区;另一方面,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保证,黄河生态经济带应为其他三区的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同时,三区将为黄河经济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互为依托、互为支撑。此外,在“一带三区”的内部布局中,应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二是要统筹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建设先行区的重要原则。在此前提下,统筹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严守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做好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与治理,全面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大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坚持产业富民、绿色发展,把生态建设的成就实实在在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把林草业与灌溉农业、枸杞产业、葡萄酒产业、滩羊养殖、特色旅游、生态文化等产业密切结合起来,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是要兼顾好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的关系。经过长期努力,宁夏在包兰铁路“五带一体”治沙、南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还存在重治理轻保护、已治理区域生态系统的提质增效问题,兼顾好生态保护与治理,是先行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南部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方面,过去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助力西海固地区正式告别绝对贫困。然而,从全流域的角度来看,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已治理水土流失区仍要进一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气候。北部黄灌区目前亟待解决农田防护林退化严重、农林争地矛盾突出的问题。此外,矿山修复问题也是先行区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四是要发挥好科技在建设先行区中的突出作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传统的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建设先行区的要求,在严格的资源约束下,提高科技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率,是未来建设先行区应优先考虑的领域。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亟需在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森林经营管理、草地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矿山生态修复、污染水体治理等领域,大幅提升生态保护科技贡献率,引领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建设先行区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坚持量水而行,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水资源是宁夏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刚性的约束因子。在先行区的建设中,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范围、规模、强度等,均应首先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以水定绿。具体而言,在六盘山、贺兰山、罗山等适宜森林植被的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对已有水源涵养林的抚育管理,在降水量适宜林木生长的周边区域、适合森林植被生长的移民迁出区,适当进行人工水源涵养林建设。中部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是减少生产建设项目、能源开发利用对温性草原的破坏;二是继续严格保护温性荒漠草原;三是该区生态修复的手段应遵循“草为主、灌作护、零星植乔木”的总原则,不宜大面积建设乔木林,不宜以森林覆盖率为主要指标考核生态建设成效;四是鉴于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中,应加大退化草地的治理力度。

  二是坚持走“大保护、小生产”的发展模式。考虑到宁夏全区均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在坚持生态为本的原则下,采用“大保护、小生产”的发展模式,即在全区范围内实行生态保护,在局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利用小面积土地,实行集约化、高产出、高附加值经营,大力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兼顾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依托科技手段,大力提升枸杞等经果林的产品附加值,打造世界级的高端葡萄酒产业,建设高产优质人工草地,进一步提升滩羊的品牌效应。

  三是对已有森林、草原、湿地全面进行提质增效。宁夏生态用地与农业、城镇化用地矛盾突出,未来生态建设增量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建设先行区的重点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思维,对已有重要生态系统存量进行全面的提质增效。六盘山、贺兰山、罗山及南部黄土高原地区水源林建设的重点任务是进行抚育间伐,防治病虫害,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水源涵养能力,补充黄河下游流量。中部干旱地区采取以草定蓄、封禁保护、划区轮牧、人工修复等措施,改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增强防风固沙能力。北部灌区结合农田、道路、渠系建设,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体系,在处理好农林矛盾的前提下,提高防护效能。宁夏区内湿地是调节黄河水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的重点是农业灌溉和工业废水污染。

  四是建设先行区科技创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宁夏先行区的建设,在林业、草业、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矿山生态修复、污染水体治理等诸多领域均有迫切的科技需求,整合区域内外科技资源,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平台,凝练出一批先行区建设的重点科技需求,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团队协同攻关,对于支撑先行区建设,提升科技贡献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是积极构建“地-校”协作机制。北京林业大学与宁夏有长期的合作历史。2019年10月18日,北林大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新形势下,宁夏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要素齐备、条件基础扎实,北林大山水林田湖草沙学科体系齐全、特色优势突出,双方可以优势互补、深度合作,探索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技示范区,并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国家部委的支持,共同开展示范区建设,为建设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本稿是安黎哲在宁夏科协主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高峰论坛上所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课题组主要成员:

  安黎哲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北京林业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张宇清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方正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林龙圳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