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奔跑”姿态 奋进“千亿园区”

发布时间: 2021-07-28 12:52:47

关键词: 科创中国 银川 经开区 发展
23
1212

银川经开区旧貌换新颜。

隆基15GW项目的投产,标志着宁夏光伏全产业链发展迎来了新的里程碑时刻。

银川经开区倾力打造新材料发展高地。

“小牛”变“大牛”赋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沃福百瑞枸杞深加工产品。

投资5亿元的“大直径半导体级硅部件扩建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20年前的今天,经国务院批准,宁夏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成立。作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产物,银川经开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成长壮大,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回望过去的20年,银川经开区前行的道路清晰、脚下的步履扎实、发展的节奏催人奋进,银川经开区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用敢闯敢试、埋头苦干、奋发作为、乘势而上的精神,诠释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深刻内涵,让这片投资的沃土愈发生机勃勃。

如今,银川经开区“三新”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破浪前行,更加自觉地扛起“工业强市”的政治责任,为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蓬勃发展注入全新动能,以“奔跑”姿态,奋进“千亿园区”。

看区域面积变化:从0.8平方公里起步到现在规划控制面积约50平方公里

初创时期,银川经开区区南部“工业园”所在区域一片荒凉,被称为“野猪林”“毛驴村”,但第一批建设者们却以忘我的热情,干劲十足地投入到这项事业当中。

“最初园区规划用地5.24平方公里,当时那里没有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面对眼前成片的生活垃圾,天上蜘蛛网一样的高压线,地上纵横交错的沟壑,土地清理和职工安置成了大家要啃的第一块‘硬骨头’。”银川经开区原政策法制办主任齐建宏告诉记者,那段时间,白天大家挨家挨户为居民落实政策、丈量房屋尺寸,晚上开会研究问题解决方案,几个月回不了家,是常有的事。

2003年,在30多名建设者们的努力下,一块0.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以最快的速度正式投入使用,首批7家企业安家落户,银川经开区正式起航。齐建宏介绍,随后,银川经开区又将园区范围扩展了30平方公里,规划格局为“一区两园”,南部“工业园”着重发展以先进实用技术为主的工业,北部“科技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园区的发展布局了良好的开端。

从0.8平方公里起步,一路披荆斩棘、开疆拓土,银川经开区实现了从一个小村庄到产业新城的蜕变。如今已发展成为规划控制面积约50平方公里,市场主体超过9000家的银川市工业发展“主战场”“主平台”。

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园区的人气、理念、产业无处不显现着国家范儿,目前,已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东区,以培育发展信息、生物科技和知识产权转化为主的南区,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新材料及大健康产业为主的西区。基础设施建设从最初的“三通一平”“五通一平”,到今天的“九通一平”,构成了银川经开区的新竞争优势。

看产业规模变化:做强产业经济发展“强引擎”华美蝶变

作为全区开发时间最早、发展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经开区,银川经开区从成立之初就牢记工业发展使命,狠抓招商,做实项目,做强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从十几年前的7.7亿元,到2020年的370亿元,激增48倍,成为了银川市当之无愧的工业主阵地。

2003年,全国掀起招商引资的热潮,银川经开区首当其冲成立了招商局,37岁的郭勇被任命为第一任招商局副局长,在招商工作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0年。20年过去了,一个又一个产业龙头纷纷聚集,给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经开质量”和“经开速度”,更为园区未来发展储备了潜能,这一切都离不开郭勇这一代建设者的推动。

初期“创业”难,一幕幕吃闭门羹的画面郭勇至今记忆犹新,如何吸引投资者来银川落户,大家心里起初都没有底。在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之后,银川经开区确立了“三个为主、三个致力于、一个带动”的发展原则,即以工业为主,以东西部合作及引进外资为主,以外向型为主,发展高新技术、特色项目和优势产业,以经开区的大发展带动银川市乃至整个宁夏的经济大发展。

虽然有了招商方向,但相比东部沿海城市,银川起步晚,发展速度慢,怎样才能吸引产业发展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并且适合在银川发展的企业?这是郭勇遇到的瓶颈。

“那时候我们的招商方式以电话簿招商为主,寻找合适的企业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更多的时间花在研究产业、研究企业上,为了让他们了解我们的优势,需要反复做功课。”郭勇介绍,最终,招商局将目光落在了“战略性新材料产业”上。

托起了一座蒸蒸日上的特色园区,需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经过3年的努力,2006年,隆基股份选择落地宁夏,目前,已在银川经开区投资设立太阳能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制造基地,自此园区拥有了首个光伏材料的全产业链,也成为全球重要的单晶硅切片生产基地。

牢牢抓住龙头概念,根据供需“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有针对性地做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是近年来银川经开区打开的新格局。逐梦“十四五”,银川经开区依旧驰而不息,开足马力,作为“三新”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区,银川经开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紧盯建设全国重要光伏材料生产基地目标,全力推进20余个光伏配套项目和盾源聚芯半导体材料、晶盛机电蓝宝石切磨抛等项目建设;紧盯建设西北新能源示范基地目标,全力推进隆基5GW电池及组件、懿福10GWh低温固态电池等项目建设;紧盯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目标,全力推进王老吉饮料、枸杞肽深加工、枸杞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标“一高三化”发展要求,如今,银川经开区正实现着经济发展“强引擎”的华美蝶变。

看要素保障变化:构筑投资高地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十五”期间,银川经开区管委会所在位置“罗家庄”周围还是一片农田,园区的大规模建设,在一片玉米地中拉开帷幕。银川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助理马杰回忆,第一批企业安家落户的同时,经天路、济明路、开元路、发祥路,这4条以“经济开发”为首字的园区主干道也正式畅通。

另外,银川经开区在规划范围内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自主式开发”的运行模式。“‘地市权限、事权封闭’,使得当时的银川经开区就能达到精干高效、服务优质,尤其是在外资企业审批上的权限优势使得银川经开区初期发展中对外开放成绩亮眼。”马杰说道。

如今的银川经开区硬件过硬,良好的营商软环境,犹如吸引力和向心力,让企业家舒心、安心。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整体规划、顶层设计,也少不了具体实施、细微落地。民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如何更好地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是园区的头号任务。

作为产业园区,银川经开区围绕“项目”这一核心,建立了“提前指导、全程代办、批后回访”的代办服务机制,实现企业审批时间缩短、运行成本下降、项目落地更快的三赢成效。这一点,中环项目负责人马利深有体会。今年2月,中环项目落地银川经开区,园区第一时间组建了服务专班,积极与企业进行对接。“筹备项目立项、规划、图审、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千头万绪,费时费力。”马利在启动手续申报之初,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然而,园区各个部门的高效配合,无缝衔接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银川经开区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难点、痛点、堵点,认真落实职能授权审批,依法行使已下放的行政审批权,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并完善实施联合审批制度,采用“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跟踪服务”五位一体工作运行模式,全面提速园区项目报建速度。

体制机制最顺、服务水平最优、办事效率最高、要素保障最强、法治氛围最浓,营商环境,可谓是银川经开区对外的一块金字招牌。在不断优化的营商“软”环境的土壤上,必将生出发展“硬”实力的参天大树。

看发展成绩变化:勇立潮头奋力谱写新篇章

回首20年发展历程,作为振兴发展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银川经开区步履坚实豪迈,留下了一路铿锵足音。

时光倒转到2013年,在新的发展阶段,银川经开区通过“开放开发区”“活力开发区”“发展开发区”和“高效开发区”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通过第一轮西部大开发,银川经开区具备了发展的初级基础设施,但没有实现产业集聚,形成了重的重、轻的轻、新的少的产业格局。”银川经开区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艾峰回忆,基于这种情况,园区下决心实施“三调、两转、一示范”的改革新思路,既要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又要发展新型业态,银川经开区育成中心孕育而生,为全区抢占了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2019年,在快马加鞭谋发展的路上,银川经开区再一次绘制了新的路线图——打造“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用更加科学的“顶层设计”谋求更高的目标。

“园区专门邀请了国务院新材料领导小组等专家,结合我们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确定了‘战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并借此机会将银川经开区重点项目争取纳入国家项目库。产业集群发展必须依靠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全链条,形成产业集群的思路渐渐清晰。”艾峰说道。

新战略引领新思路,新思路收获新成果。“十三五”期间,银川经开区被评为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标准化试点园区、“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2019年度,在全国218个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排第90名……

如今,再次走进银川经开区,到处都是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热闹景象。现在,银川经开区有主板企业2家、新三板企业26家、四板企业30家,进入辅导期企业3家;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4家,占自治区总数的28.7%,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14家、国家及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3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由2016年的4.3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13亿元,年均增长率27%。通过认定的自治区级智能化车间、数字化工厂16个……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20年弹指一挥间,银川经开区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扛大旗、挑重担、作贡献的角色。目前,已经形成小牛自动化、汉尧石墨烯、隆基年产3GW单晶电池项目、共享铸钢、威力传动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隆基股份、中环、鑫晶盛、天通蓝宝石、中欣晶圆等为代表的战略新材料产业和以蒙牛、张裕、沃福百瑞等为代表的新食品加工产业,这些企业都是行业的龙头,也是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单项冠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银川经开区从一块“不毛之地”到一座“三新”产业高地,漫漫征程,蝶变惊人。下一步,银川经开区将继续紧盯“一高三化”发展目标和“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做好表率”发展要求,努力实现项目建设大突破、特色产业大提升、综合排名大前移,不忘来时路,奋进千亿园区。(银川新闻网  记者 闫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