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
试点城市(园区)
创新驱动示范市(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材料产业 制造业 纺织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一、区域定位

嘉兴地处浙江省东北部,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全市陆域面积422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23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540万,下辖南湖、秀洲2个区,平湖、海宁、桐乡3个县级市和嘉善、海盐2个县。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09.52亿元,财政总收入1003.1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03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41万元、3.98万元,农民收入连续17年居浙江省首位。在最新的城市排名中,嘉兴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城市35位,经济总量列41位,财政综合实力列全国20位、地级市第5位。

 

二、产业基础及特点

5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国际化、全国、长三角、浙江省等各能级的现代纺织、新能源、化工新材料、汽车制造、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5条标志性特色产业链:现代纺织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智慧家居(安防)产业链。

 

5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氢能源、航空航天、生命健康。

 

4+1”重点产业:集成电路、氢能源、生命健康、航空航天

4个战略新兴产业和汽车制造1个产业集群。

已有国家级孵化器10家,省级孵化器8家,市级孵化器27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45家。

 

集成电路产业在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材料、装备领域实现布局。

 

氢能源产业形成建立氢气制储运、加氢站、氢燃料电池系统到氢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布局。

 

生命健康产业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家居及健康数据分析等为代表的产业链基础,拥有全省首家创新医疗器械服务点。

 

航空航天产业涵盖全动模拟机中心、总装生产线、展示展销中心、研发中心、维修服务中心、航材物流中心、通航机场等领域。

 

汽车制造产业已形成集零部件制造、汽车总装的全产业链格局。

 

三、科教资源

嘉兴市共有高等院校12所,重点科研院所9家,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第32位。

 

嘉兴市具有省级产业创新服综合体12家,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6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81家,嘉兴市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52家。

 

累计建有博士后工作站67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9家。

 

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4+1”产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占比约为22%

 

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42位,研究领域涉及新能源、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

 

四、创新动力

嘉兴深入实施“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推进一体化”首位战略,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新增长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首位战略中的首位战略,深化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院地合作,积极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已集聚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等370多个创新载体。近三年,引进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和海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149名、国家级高端人才412名、博士2190名、硕士11292名、大学生超22.5万名,跻身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22位。R&D占比3.2%,列浙江第2;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16家,居浙江第3。坚持开放发展,致力打造长三角核心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黄金节点。近三年,全市新引进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29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8个,总投资超亿美元产业项目158个,居浙江省首位;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居浙江省前3。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80亿美元,集聚了乐高、飞利浦、松下电器等84家世界500强企业的148个产业项目。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3000亿元。嘉兴港跻身全球百强集装箱港。

 

五、发展方向及规划

 以组建科技经济融合学会、融合学院、区域创新联盟(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研究院、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联合体)、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服务中心(创新服务驿站)等为重点内容,形成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示范效应。

 

开展科技经济融合组织赋能、加大科技经济融合人才培养、解决技术推广转化难题、引进国际技术资源、加强科技智库服务和开展科普资源服务六大主要任务,构建嘉兴市科技经济融合创新发展服务生态体系,打造“科创嘉兴”服务品牌。

 

六、合作基础

海智计划工作基地

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驱动省级副省级试点

创新驱动地()试点

会地战略合作签约

创新驱动助力示范

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联盟

2018中国科协年会

 

七、服务需求

(一)技术需求

1.集成电路产业

中国电科集团等国家级电科研究院所的项目合作支撑,亟需在半导体材料器件、新一代网络通讯、信息安全、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加强合作。

 

2.生命健康产业

医用新材料、医疗设备、健康监测、生物酶研究、肿瘤免疫和医药研发等先进技术,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与数字化医疗器械和智能家居等生产制造相关工艺、材料和质量等生产技术。

 

3.航空航天产业

与上海航空航天产业形成互补合作发展格局,提升嘉兴航空航天产业的影响力。

上海相关园区平台和上海航天八院等龙头企业的引领,拉动长三角区域航空航天产能释放,带动产业循环。

在全球范围的项目合作,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导入航空零部件产业制造业项目,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整机制造业配套支撑能力。

 

4.汽车制造产业

汽车轮胎、汽车照明、汽车音响、制动器、离合器等模块化产品以及汽车标准件、轴承等通用件产品生产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加强。

 

(二)人才需求

1.氢能源产业

大量的具有氢气提纯和氢能产业化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制定和完善氢能源产业标准的专家和学者。

 

2. 航空航天产业

大量的具有理论基础、模拟分析经验、生产制造实践、整机与零部件测试评价等关键岗位技术人才,以及具有航空发动机研发经验的业内专家。

 

3. 汽车制造产业

具有整车生产制造丰富经验的生产管理型、技术研发型、技能型人才有需求

 

(三)科技经济融合服务需求

为高效推进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嘉兴市整合“4+1”产业基础、技术及人才需求等,根据产业精准定位亟需扶持与帮助,计划通过组织赋能、制度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等,打造嘉兴科技经济融合示范新样板。

1.引进国际资源(集成电路、氢能源、生命健康)

2.科技智库服务(集成电路、氢能源、航空航天、生命健康)

3.技术推广转化(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

4.人才培训服务(航空航天、生命健康)

5.成立融合组织(汽车制造)

6.学会资源对接

 

集成电路: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照明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氢能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石油学会。

 

航空航天:中国宇航学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国空间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中国工程机械协会、中国自动化学会。

 

生命健康: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神经学会。

 

汽车制造: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 术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工业设计学会。

为城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