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解析

技术需求基本信息

0 / 2000
0 / 1000
万元

技术需求解析

0 / 500

技术研发指南

土壤调理剂可以调理土壤,破板结,降盐碱,增加土壤的润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棉花保育率。冬灌能影响冻融期间土壤水热盐运移,是应对土壤盐碱化广泛采用的改良措施,但不同盐渍程度棉田所适宜的冬灌定额不同。

新疆南疆棉区因连作、重茬、化肥用量大等因素,造成棉花枯黄萎病田间多有发生,可以引起叶片和蕾铃的大量脱落,棉花的品质明显下降。枯萎病菌在土壤中腐生生活,侵染产生病害,最长存活可达15年;致病菌一方面从根部侵入,在组织内扩展,最后进入导管,可阻碍水分运输和毒素分泌,而导致棉株枯萎死亡;另一方面因土壤中的线虫对棉根伤害造成伤口,病菌侵染根部的伤口进入棉根须,使棉苗发病。棉花枯黄萎病病菌来源主要为种子带病、病株残体及回收再生利用带菌及土壤和粪肥带菌。具体的防治措施有:选种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及包衣处理的种子;通过合理水肥运筹,降低田间湿度,适时防治病虫害和中耕除草,适时调控,控制旺长抽条;减少化肥用量,适当增施生物有机肥或厩肥,合理增施磷、钾肥,调配补充微量元素肥。

(1)研究棉田局部盐碱斑、胶泥地成因和危害,棉田土壤盐渍化发生趋势,土壤地膜残留特征和残留机制;

(2)探明产量徘徊原因和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3)遴选优化消除棉田盐碱斑技术,减小局部胶泥地危害技术,提高和均匀化土壤肥力技术,

(4)根据土壤肥力和盐渍化状况优化滴灌施肥系统,改进生育期水肥协同控盐促生长技术,提出减少氮磷损失并抑制盐渍化发生的改进冬春灌技术,遴选集成残膜回收技术;

(5)全面评价种植棉花品种抗病性,对公司种植棉花品种的枯黄萎病与立枯病等抗性进行鉴定,评价其抗病性水平;

(6)明确棉田土壤中病原种群基数,根据土壤中病原种群数量结合棉花品种抗病性进行品种布局;

(7)筛选对棉花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有较好防效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提升对苗期立枯病等的抗病性,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程度;

(8)研制或选用抗重茬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等主流生物菌剂,通过拌种、干播湿出、随水滴施等多种施用措施结合,构建健康的棉田土壤生态环境,提升棉花自身抗病性,达到抗病增产目的;

(9)构建棉田高产稳产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

(1)编制技术规范或公司标准5项;

(2)申请专利2项;

(3)构建技术模式2套;

(4)技术和模式应用后土壤含盐量降低40%,盐碱斑危害减轻,黄枯萎病减轻20%,增产10%,节本增效100/亩,培训人员1000人次,应用面积10万亩。

解析专家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