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解析

技术需求基本信息

0 / 2000
0 / 1000
万元

技术需求解析

0 / 500

技术研发指南

随着我国内地棉花面积大幅萎缩,新疆棉区已经成为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区域,2021年新疆棉花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2.8%和89.5%。至此,国内科研院所、种子公司等在新疆开展棉花品种研发、市场推广等。目前,新疆棉花生产面临着品种未审先推,审定的不推,推广的抗虫棉未得到安全评价等问题,造成棉花品种“多、乱、杂”和种子纯度差等混乱局面。

新疆棉花种植的“矮密早”模式,虽然为新疆棉花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精量播种、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优质高产品种等推广应用;造成棉花生产“产量徘徊、品质下降、农机农艺不配套”等生产问题。

1“宽早优”种植模式是对“矮密早”模式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采取76 cm等行距种植,一膜三行(膜宽2.05m),每亩0.8万~1.0万株,全生育期以水肥调控为主,不化控或少化控,株高控制在85~100 cm,农药、化肥、人工等成本降低30%以上,增产10%以上,原棉提高1个档级的植棉新模式。

2“宽早优”植棉技术优势 “宽早优”模式与“矮密早”模式相比,具有四大优势:

(一)增温增光。膜下5cm和10cm日均地温提高1.2℃和2.4 ℃,棉株下中上层光照强度分别增加40%、37.5%和61.5%。

(二)减药节本。病虫害明显减轻,节省农药10%-15%,人工成本降低30%以上,植棉总成本降低8%以上。

(三)增产增效。棉铃结铃空间提高30%以上,采净率提高到95%以上,产量提高10%,亩增效200-400元。

(四)绿色优质。籽棉含杂率可降低到5%以下,原棉品质提高1个档级,残膜回收率可提高10%。通过“宽早优”模式的应用,可实现的四个重大转变:(一)使得新疆部分风险棉区变为稳产棉区。(二)一般棉花品质变为优质品质。(三)中产棉田变为高产棉田。(四)以前的优质棉订单生产由不可能转变为可能。

3“宽早优”产量和品质目标亩产皮棉150~200公斤,其中优质棉比例90%以上。纤维生产品质:上半部纤维平均长度≥30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1,马克隆值3.5~4.5。

4“宽早优”产量构成 亩种植密度9000~12000株,收获株数8000~10000株,单株果枝8~10个,单株成铃10~15个,亩总铃数9万~10万个,其中,高能转化期(南疆6月25日至7月30日、北疆6月25日至7月25日)开花成铃数占80%以上,单铃重5~6 g,衣分40%以上。

5“宽早优”高产优质绿色综合技术要点

①品种选择。早熟、株型紧凑、生长势强、结铃性强、结铃吐絮集中、适宜机采的高产、优质、多抗性品种。

②一膜三行,76cm 等行距种植。播种密度 1万~1.2万株/亩,收获株数 0.8 万~1 万株/亩

③适时播种。当膜下 5cm 地温连续 3 天稳定通过 12℃以上,4月 8 日~18 日为最适播期,实现四月苗。

④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以早发、早熟为重点,使开花结铃期与温光高能期相吻合;以水调为主,减少化调(只在打顶后化控一次或两次),促进多结铃、结大铃,提高肥水利用效率。

⑤绿色防控病虫草害。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的统防统治方法,以绿色高效技术,将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

⑥适时脱叶催熟、机械化采收。采收期为 9 月 20 日~10 月 15日;采收前 15~20 天、当连续 8~10 天平均气温大于 18 度时喷施脱叶催熟剂,喷药后脱叶率≥90%、吐絮率≥95%时即可机采。

针对新疆土壤盐渍化严重、水资源短缺、产量徘徊不前、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提供““宽早优”新种植模式+优质棉新品种”的高产优质绿色综合技术。

(1)病虫害减轻,植棉总成本降低8%以上。

(2)棉铃结铃空间提高30%以上,采净率提高到95%以上,产量提高10%,亩增效200-400元。

(3)籽棉含杂率降低到5%以下,原棉品质提高1个档级,残膜回收率可提高10%。

(4)使得新疆部分风险棉区变为稳产棉区。一般棉花品质变为优质品质。中产棉田变为高产棉田。以前的优质棉订单生产由不可能转变为可能。

解析专家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