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需求基本信息
技术需求解析
技术研发指南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明显上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直以来,油脂加工企业为了提高得油率,对大豆、油菜籽、花生等大宗油料作物制油采用的加工方式是预榨→浸出→精炼的传统工艺。由于能耗高、污染大、化学溶剂残留等不利因素,既不符合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政策,更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环保的食用油需求。发展一次压榨制油工艺,增强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目前国内外在线应用的榨油机,普遍存在产量较小(日处理量≤45t/d)、干饼残油率高>10%),且在油料加工过程中需依附破碎、轧坯、蒸炒等设备及工艺,不仅功能单一、稳定性差,工艺路线长、能耗高、且普遍存在高值加工问题。据科技查新,国内外大处理量榨油机均以预榨机为主,不适用于常温压榨,尚未有适用于油料常温整颗粒入榨、一次压榨制油加工能力达100t/d以上的大型榨油机。因此,研制适用于油料整颗粒常温入榨、不需依附破碎、轧坯、蒸炒等设备及工艺,一次压榨制油加工能力达100t/d以上的大型常温榨油机对我国油脂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符合粮油适度加工、减损增效的要求。
药食同源物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其理论最早出现在《皇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千金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我国对药食同源物质的管理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到2021年11月,我国药食同源物质正式进入依法管理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药食同源物质相关产业正式成为中医药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全球范围内刮起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之风。药食同源食品不仅在我国有很大需求,而且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药食同源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随后是欧洲和日本。美国、欧洲、日本的药食同源产品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借药之力,药助食之功”,药食同源的应用早已根深于中华文化之中。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药食同源资源和其衍生产品越来越具有市场竞争力,那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药食同源资源将是一个重大课题。新疆药食同源资源较为丰富,应当立足自身优势,以新疆地方特色药食同源资源为基础,深入市场调研、掌握市场需求、开展物质研究、活性筛选、加工技术、安全评估等基础研究,健全相关质量标准控制体系,深入阐释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研究开发系列物质基础明确、功效明确、安全可靠或独具风味与个性化的药品、食品、保健品等药食同源产品。“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导向,顺应了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引导方向,属于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范畴,该项目的建设可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将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产品一机多用,能够适应油料低温、适温、高温等不同制油工艺,需解决:
1.将榨油机变速箱和传动箱合为一体后,两根螺旋主轴受拉力影响较大,如何保证双螺旋榨油机的同心度和强度,确保榨油机运行稳定。
2.在取消破碎、扎胚、蒸炒等设备及工艺段后,如何合理设计双螺旋压榨轴,榨螺、衬圈尺寸及配置,增强破碎剪切能力以及合适的压缩比,实现油料整颗粒压榨,使油料爬坡角度小,油料受阻力小,产量增大,且实现多级压榨,提高出油率,降低饼中残油,大幅降低能耗。
3.榨油机运行时榨膛内各工艺段温度不同,如何精准检测及智能控制各料段温度以及榨膛压力,以及电流过载保护等智能化控制。
1. 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精准分级与系列标准体系构建
2.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保鲜储藏技术集成及相关配套软硬件的研发
3. 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工程
4.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监管平台建设工程
a.榨油机生产能力:100~150t/d;
b.干饼残油率(一次压榨):6.5~7.5;
c.油料入榨温度(℃):常温;
d.节能降耗指标:>40%,e.油料入榨水分在线检测及智能控制:<9%;
f.榨油机运行时榨膛内各工艺段在线温度检测及智能控制:进料段<90℃、压榨段<110℃、沥干挂<110℃、出饼段<130℃;
g.榨油机运行时榨膛压力在线检测及智能控制:<50Mpa。
组织国内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有关专家,在广泛征集农产品经销商和批发市场主体,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特点,界定分级指标,设置阈值,制订农产品精准分级标准,完善或制订农产品采收、原料验收、加工、检测、贮藏、包装等系列标准,出.口产品制订商检标准或国际贸易标准,构建完备的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标准体系,以及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要素齐全、链条完整、符合市场需求的药食同源农产品产业质量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宣贯,加强标准应用。
2. 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保鲜储藏技术集成及相关配套软硬件的研发
针对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采后、贮藏、长途运输、最后一公里运输等不同阶段,探索各阶段影响因素及保鲜方法,形成集成绿色储运调控技术,并基于此,开发出配套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延长保质期及货架期,有效提升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的价值。
搭建省部级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科技交流平台,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探索“政、产、学、研、用”科研创新模式,通过政府基金撬动、企业投入、科研院所加入、企业应用方式,设立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科研项目,以新疆地方特色药食同源资源为基础,深入市场调研、掌握市场需求、开展物质研究、功能因子挖掘、活性筛选、加工技术等基础研究,健全相关质量标准控制体系,深入阐释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研究开发系列物质基础明确、功效明确、安全可靠或独具风味与个性化的药品、食品、保健品等药食同源产品;对小试制备的产品进行感官、质量、稳定性、安全性等系列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使用说明书,给出保健食品的适用人群、详细用法用量、保质期及注意事项等,为该产品的市场化做好前期准备;根据小试结果制定工业化可行方案,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置中各过程的变化规律,设置并优化中试生产条件关键参数,解决试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初步实现工业化生产。
4. 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监管平台建设工程
以市场准入标准体系为基础,开展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品质、营养成分、功效等方面检测工作,搭建市场新疆药食同源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实现可追溯能力全覆盖。
解析专家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