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研发
价格 双方协商
地区: 辽宁省 营口市 站前区
需求方: 营口***公司
行业领域
新能源/动力电池
需求背景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现有液态锂电池受限于能量密度(普遍<300Wh/kg)、安全性(电解液易燃)及循环寿命(快充衰减快)等问题,已难以满足长续航、高安全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固态锂电池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理论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以上,且热稳定性高、无漏液风险,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方向。
目前,固态锂电池规模化生产面临多项技术瓶颈:现有实验室级制备工艺(如涂覆、热压)效率低(单条产线产能<100MWh/年),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界面阻抗大(>100Ω·cm²),循环寿命(<1000次)未达车用标准(2000次以上),且材料成本(>150元/Wh)远高于液态电池(<80元/Wh)。据科技查新,国内外尚未有成熟的固态锂电池规模化生产工艺解决方案,因此亟需突破关键技术,推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落地。
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1. 固态电解质膜的高速连续制备技术:现有涂覆工艺速度仅0.5-1m/min,如何将速度提升至5m/min以上(兼容现有锂电产线),同时保证膜厚均匀性(±5μm)及致密度(>98%)。
2. 固-固界面阻抗控制技术: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材料接触不充分,导致界面阻抗高,如何通过材料改性(如表面纳米涂层)或工艺优化(如原位热压)将界面阻抗降至<50Ω·cm²。
期望实现的主要技术目标
产线产能:单条产线年产能≥500MWh(兼容现有锂电设备改造)
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18650型圆柱电池)
循环寿命:1C充电/1C放电条件下≥2000次(容量保持率>80%)
界面阻抗:≤50Ω·cm²
材料成本:≤100元/Wh(固态电解质+正负极材料)
批次一致性:容量、内阻离散度≤3%(单批次10万只电池)
处理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