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
价格 双方协商
地区: 辽宁省 营口市 老边区
需求方: 营口***公司
行业领域
新能源材料
需求背景
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采用石墨,但其理论比容量有限,难以满足未来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因此,研发具有高比容量、优异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的新型负极材料。
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高比容量材料的设计:如何合成具有高比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如硅基材料、锡基材料或金属氧化物等,同时解决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以提高循环稳定性。
导电性能优化:新型负极材料往往导电性能不佳,如何通过表面包覆、掺杂等手段提高其电子和离子传导能力,降低电池内阻,提升倍率性能。
界面稳定性改善:如何改善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相容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抑制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不稳定增长,从而延长电池循环寿命。
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生产:在保证材料性能的前提下,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合成工艺,实现新型负极材料的规模化生产。
期望实现的主要技术目标
比容量:新型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不低于1000mAh/g,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不低于80%。
循环稳定性:在0.5C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电池容量衰减不超过20%。
倍率性能:在5C倍率下放电,电池仍能保持不低于70%的初始容量。
成本:与石墨负极材料相比,新型负极材料的综合成本增加不超过30%。
规模化生产:实现年产1000吨以上新型负极材料的稳定生产能力。
处理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