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低成本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与再生
价格 双方协商
地区: 湖南省 长沙市 市辖区
需求方: 湖南***公司
行业领域
能源与环境
需求背景
在2023年,我们见证了国内动力锂电池退役规模的显著增长,超过了24GWh,而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也相应地突破了100亿元人民币。然而,传统的电池回收利用系统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不仅影响了回收效率,还伴随着大量的有害污染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设备,其内部含有5-20%的钴,5-10%的镍,以及5-7%的锂等大量有价金属资源。这些金属在电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正极材料,其成本大约占据了电池总成本的40%左右。但是,正极材料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有价金属,还含有氟元素和重金属,这些成分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鉴于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高价值以及其潜在的毒性,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绿色、低成本的正极材料回收技术。这样的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有价金属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1. 电池回收系统的完善与高效化.传统电池回收系统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回收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无法充分实现废旧电池的循环利用。需设计高效的回收工艺流程,提高废旧电池中有价金属的提取率;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包括电池回收、分类、存储及处理的全流程标准化系统。
2. 有害物质排放的绿色化处理。现有回收技术伴随大量有害污染气体的排放,例如氟化物、重金属残留和有机溶剂挥发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需 开发环保型的回收工艺,减少或完全避免有害气体的排放;优化废液、废气的处理技术,实现对废弃物的绿色化处置。
3. 高附加值金属的高效提取与循环利用。锂离子电池中含有钴、镍、锂等高价值金属,尤其是钴和镍,但现有回收技术提取率较低、分离工艺复杂,导致资源浪费。需提高金属提取率,力争钴、镍、锂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优化分离技术,实现对正极材料中多种有价金属的高效、精确分离,减少金属间的交叉污染。
4. 正极材料回收技术的绿色低成本化。正极材料回收成本高且过程复杂,现有技术依赖高温焚烧和强酸浸出等方式,不仅成本高,还对环境产生负担。需开发低能耗、低成本的回收技术,如湿法冶金处理或新型物理分离工艺;研究低温条件下的材料回收与再利用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5. 氟化物和重金属的安全处理与再利用。正极材料中富含的氟化物和重金属成分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现有技术对氟化物的分离与处理不足。需研发氟化物的专用分离技术,实现化学性能稳定化,避免其进入环境中;对重金属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理和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6. 正极材料的再制造与性能优化。回收的正极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可能存在劣化,难以直接应用于新电池的制造。需研究正极材料的再制造工艺,提高回收材料的性能和一致性,使其具备商业化应用的竞争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正极材料(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开发差异化的再生技术。
7. 回收工艺的规模化与经济可行性。现有回收技术多处于实验室或小规模应用阶段,难以大规模投入工业化生产,且经济性不高。需提升技术工艺的规模化水平,满足动力电池回收日益增长的需求;降低回收成本,确保经济效益,使其具备市场竞争力。
8. 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废旧电池回收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导致不同企业间技术不兼容、资源浪费。需制定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行业标准,包括分类、拆解、处理和再利用等全链条规范;推动回收环节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可追溯性和高效流通。
9. 产业链协同与政策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不足,电池生产、使用、回收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制约了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需加强生产企业和回收企业的协同,构建闭环式产业链;推动回收技术与政策支持的深度结合,鼓励企业参与废旧电池回收。
期望实现的主要技术目标
1. 高效绿色的电池回收流程。 (1)电池拆解效率:≥98%(指电池单元的快速分解率),大幅提升拆解过程的自动化和精确化。 (2)碳排放降低:废旧电池全流程回收碳排放量降低30%以上(参考国际绿色回收工艺,碳排放约控制在0.5吨CO₂/吨电池以下)。 (3)自动化程度:回收处理自动化水平达到90%以上,减少人工干预,提升拆解精度。 (4)绿色环保性:全流程无废液排放或实现废液回收率≥95%,避免二次污染。 拟定技术路径: 研发智能化拆解设备,利用机器人自动拆解技术实现精准分离电池模块。 引入无污染的干法工艺取代传统的焚烧或强酸浸出技术(如基于真空热解、超声波辅助分离等)。 2. 有价金属的高效提取与循环利用。 (1)钴提取率:≥98%(现有技术约为95%,未来目标接近理论最大值)。 (2)镍提取率:≥98%。 (3)锂提取率:≥95%(参考文献显示,湿法冶金提锂率目前在90%左右,未来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工艺)。 (4)金属回收纯度:≥99.5%,满足新型电池材料的使用需求。 (5)正极材料回收成本:低于30,000元/吨(目前市场成本约为40,000-50,000元/吨,目标是降低回收经济门槛)。 拟定技术路径: 开发高效湿法冶金技术,采用低酸浓度浸出工艺或离子液体萃取技术,减少化学试剂用量,优化金属分离效率。 结合多级萃取与膜分离技术,实现对钴、镍、锂等金属的分步高纯度提取。 3. 氟化物及重金属的安全处理。 (1)氟化物回收率:≥90%(通过高效分离工艺提取氟资源)。 (2)重金属去除效率:≥99%(确保废液、废气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3)二次污染控制:废液中氟和重金属含量≤1 mg/L(达到环保法规要求)。 拟定技术路径:研究以离子交换树脂和化学反应沉淀为核心的氟化物分离回收工艺;利用固体吸附剂或高温热解技术处理重金属,实现资源化利用。 4. 正极材料再制造与性能优化 (1)再制造材料性能: 能量密度恢复率:≥95%(指再制造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与原材料相比的恢复率);循环寿命:达到新材料的90%以上(100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10%)。 (2)再生工艺成本:与新材料制造成本相比降低30%以上。 (3)再制造材料一致性:正极材料的颗粒分布偏差≤±5%,确保电池性能稳定。 拟定技术路径:开发低温焙烧与溶剂辅助再生技术,修复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引入掺杂改性技术,提升再生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5. 建立标准化的回收体系。 (1)全生命周期追溯率:≥95%(通过物联网标识技术追踪电池制造、使用及回收过程)。 (2)分类拆解率:≥98%,提高不同电池类型的分类效率。 (3)回收利用率:废旧动力电池资源总回收利用率达到95%以上(现阶段约为70%-80%)。 拟定技术路径: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废旧电池回收过程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行业规范,推动电池生产企业与回收企业协同发展。 6. 降低综合回收成本,实现经济可行性#技术目标:降低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综合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吨电池回收成本:控制在10,000元以下(目前部分回收工艺约为12,000-15,000元/吨,目标是进一步降低成本)。 (2)吨电池回收利润:≥3,000元/吨,实现商业化回收的可持续发展。 (3)市场覆盖率: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服务在本地(地级市)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拟定路径:通过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降低能源消耗与处理成本;依托政策激励机制(如税收减免、补贴等),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需求解析
解析单位:“科创中国”资源回收利用科技服务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解析时间:2025-03-17
彭英
湖南省企业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会
理事长
综合评价
处理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