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基于微流控的检测芯片及检测方法

基于微流控的检测芯片及检测方法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3-05-17 09:08:40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马国范 | 2023-11-10 19:42:41
目前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难以快速推广的原因在于芯片的使用往往需要专门的仪器;芯片的检测也需要专门的仪器,随着各类检测体系的发展,尤其是恒温扩增和CRISPR技术的出现和成熟,极大降低了核酸检测流程的复杂程度,游离核酸诊室或居家检测成为现实。 微流控检测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将微流控检测芯片技术应用于基因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R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外周静脉血或其他组织脱落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核酸分子信息作放大检测,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类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从而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确病因或预知身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 基因检测需要在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并且由专业人员操作,容易产生污染,限制了基因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微流控芯片让检测反应在封闭式芯片内执行,不容易产生污染,减少操作流程,降低基因检测技术对检测环境及人员的要求,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胰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才有望提高生存率,该项课题的选题和立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胰腺癌目前的检查手段较多,但单独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低,该课题设计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联合血清CA19-9、PAM4与粪便K-ras突变,EUS检查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提高了阳性率,进而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存率。且由于此联合项目样本获得具有可重复性,获取样本相对较易,易于被患者接受,结合EUS检查明显提高早期诊断率,可望进一步在大部分地区开展,使更多患者受益。该项目,属于省内先进技术,可能对早期胰腺癌的筛查方案提供依据。也必将为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从基因和蛋白质两个层面,研究高浓度CO2影响小叶章光合作用的分子机理。通过对小叶章光合能力的研究,找到影响小叶章光合能力的重要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分析影响光合能力的原因,探讨小叶章在CO2浓度升高下可能的光合适应机理,以其揭示植物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机制,并为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生态适应过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小叶章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重点研究不同浓度CO2条件下,小叶章嫩叶和成熟不同时间叶片解剖结构比较,分析高浓度CO2对小叶章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2、小叶章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重点研究不同CO2浓度下,小叶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探讨CO2浓度升高对小叶章光合作用的影响。 3、 响应高浓度CO2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重点研究小叶章基因结构注释、基因功能注释及基因表达量分析等转录组数据,找到响应高浓度CO2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功能。 4、小叶章光合适应的分子机理研究 重点研究影响小叶章光合能力的重要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分析影响光合能力的原因,探讨小叶章光合能力受高浓度CO2影响的潜在分子机理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