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科技赋能、全链融合、品牌强疆" 为核心,聚焦新疆罗布麻特色资源优势,提出构建集 "良种繁育 — 生态种植 — 精深加工 — 品牌运营 — 文旅融合" 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助力科技兴疆与乡村振兴。罗布麻作为新疆干旱区适生优势作物,兼具生态修复与高附加值开发潜力,通过生物脱胶技术升级、功能性产品研发、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等关键举措,突破传统棉纺产业瓶颈,形成 "生态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的新疆特色发展模式。依托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大学等本地科研力量,联合打造罗布麻产业创新中心,推动生物基材料、天然功能性纺织品等技术成果转化。
围绕罗布麻全产业链发展,从多维度实现创新突破。技术层面,依托新疆地域优势,联合科研机构建立种质资源库,培育专用品种,攻克采收等关键技术,创新加工工艺,推动罗布麻纤维向高端领域延伸,构建 “产学研用” 平台提升成果转化率;生态层面,首创复合发展模式,实现沙漠治理、能源生产与产业增收协同,构建全株利用循环产业链,通过低碳改造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层面,挖掘文化内涵整合地理标志,打造民族特色品牌矩阵,融入民族文化符号提升产品辨识度,借助电商与中欧班列拓展海内外市场;政策层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推动产业纳入重点扶持,创新资源转化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各方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田长彦研究员开展的绿洲农业生产中特色植物新品种培育技术、高产高效栽培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围绕尉犁罗布麻资源化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形成了一支尉犁罗布麻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研发团队,主要成员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新疆各高校的青年学术骨干。围绕团队的研究方向及核心成员的学科布局、任务分工及协同机制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主战场,围绕自然资源开发、生态修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重点开展“野生罗布麻保育与资源利用开发”的研究。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尉犁县罗布麻全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土壤学会)
评价时间:2025-04-22
综合评价
在创新性方面,该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技赋能、全链融合"的发展理念,将传统农业资源与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合。通过构建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品牌运营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资源价值的多层次开发。特别是在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干旱地区特色作物产业化提供了新思路。在实施可行性方面,项目充分依托新疆地域特色和科研优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整合种质资源、优化加工工艺、打造区域品牌等系统性举措,形成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项目设计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综合效益方面,该项目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能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还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其"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符合国家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后续可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衔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市场研究,精准定位产品方向;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项目稳健推进。总体而言,该项目理念先进、方案可行、效益多元,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价值,建议给予重点支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