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飞秒激光金属表面彩色微条纹全息精密制造装备

飞秒激光金属表面彩色微条纹全息精密制造装备

发布时间: 2023-11-08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成果介绍
飞秒激光金属表面彩色微条纹全息精密制造装备开发,突破金属表面各类微条纹结构精密加工需求,实现视觉上多层次、多区域幻彩效果显示;相较于传统颜料制备彩色条纹,采用激光制备技术的金属表面彩色视觉效果依赖于表面微纳米结构,不会因金属表面氧化改变显示效果,也不存在掉色等现象,更具有使用价值,非常适用于3C、金属模具加工、纪念币、珠宝制造以及特殊信息存储和防伪等领域。 该成果以飞秒激光作为加工光源,研究飞秒激光束流作用下材料表面微结构及彩色视觉效果形成机制,建立飞秒激光彩色微条纹制备理论模型;协同攻克高精度光机电多轴协调控制技术、三维动态扫描振镜及控制技术、激光参量监测及稳定性控制等关键技术,形成超快飞秒激光彩色微条纹制备工艺数据库,集成开发精密制造装备。
成果亮点
该成果亮点体现在: (1)采用高精密电机控制偏振态镜片旋转扫描装置,同步实现激光加工参数、光束角度线偏振与圆偏振镜片精密偏摆控制,突破光束偏振态多维调控,形成精密激光加工工艺数据库; (2)配套国产飞秒激光器,由激光器性能优化角度改善激光加工效果,于激光器内部实现脉冲调制,减少外部控制环节; (3)基于自主开发的控制系统,实现工艺参数到控制系统集成,简化操作以提高加工效率;满足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实现特定功能开发。
团队介绍
黄禹,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制造装备数字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委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自动化专委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机械制造、智能制造、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科研及教学工作,重视多学科交叉,不断开展新工艺技术及其装备的创新研究与工程化开发,形成了工艺、装备、数控技术相融合,光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特色。主持或承担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F核科学挑战专项、省市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企业发展重要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 3)、二等奖2 项(排 7、8),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1、6,与国家奖不重复);发表学术论文117篇,其中 SCI 论文65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53 项、软件著作权8项;主持制定团体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等。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应用产业服务团 (中国兵工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15

陈涛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博士

综合评价

该成果基于飞秒激光技术,实现了金属表面微条纹的精密制造,为实现视觉上多层次、多区域幻彩效果显示提供了新的方法。此技术相较于传统颜料制备彩色条纹,更依赖于微纳米结构,避免了金属表面氧化对效果的不利影响,反映了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并且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彩色条纹制备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3C产品、金属模具加工、纪念币、珠宝制造以及特殊信息存储和防伪等领域。这种技术的独特性和耐久性,使其在市场上具备良好的前景。 该成果已经建立了制备工艺数据库并集成开发了精密制造装备,为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建议进一步推动与相关产业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加速技术的市场应用。此外,培训和技术支持也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确保用户能够充分利用这项技术。 总的来说,这一成果在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前景方面表现出色,具备产业化的潜力。为了实现成功的技术转化,建议寻求合作伙伴,继续研发和改进装备,同时将重点放在市场推广和技术支持上。这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投资回报并满足市场需求。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