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分布式光纤扰动传感技术(DistributedOpticalFiberDisturbanceSensing
Technology,DOFVST)作为光纤传感技术的重要分支,集信号传感和信号传输于一体,通过对传感光信息的解调即可实现对光纤沿线扰动事件的连续式分布测量。由于其理论空间分辨率仅受限于传感光路结构本身,故DOFVST在数十公里至上百公里的传感监测范围内可以实现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另一方面,DOFVST在进行具体传感监测时,其传感光纤链路的每一部分均可视作传感微元,故其亦可对传感光纤链路周围的扰动信息进行连续式精准感知测量。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由于采用普通的商用通信光纤即可实现振动事件的传感与检测,且无需对传感光纤做其他任何特殊处理。为此,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具有造价成本低、维护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传输、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健康监测、重点军事区域入侵监控以及民用重要设施周界安防等领域。
成果亮点
非对称双Mach-Zehnder干涉仪型分布式光纤扰动传感技术是在典型双Mach-Zehnder干涉仪(DualMach-ZehnderInterferometer,DMZI)型分布式光纤扰动传感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超长距离扰动传感监测技术,其具有单程无中继监测范围大、响应速度快以及定位误差小等诸多优势。对比于传统散射型分布式光纤扰动传感技术和DMZI型分布式光纤扰动传感技术,非对称双Mach-Zehnder干涉仪型分布式光纤扰动传感技术其无中继单程监测范围可有效突破100km且定位误差理论上仅有数据采集设备的采样速率决定。为此,本团队前期在非对称双Mach-Zehnder干涉扰动传感结构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超长距离分布式光纤扰动传感解调仪,其有效监测范围可突破120km、定位误差优于±20m且解调处理时间小于***。相比于国内外同类型分布式光纤扰动解调仪,其具有监测范围大、响应速度快以及单公里制造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在重点区域周界安防、大型建筑物健康监测以及长距离管线安全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市场。
团队介绍
信息工程学院组建于2019年,由原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工电子基础教学部,以及原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等整合而成,全日制在校生1581人。
办学特色
学院秉承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注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首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建硕士点培养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南阳光电产业结合紧密;学院获批建设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大力开展产教融合实践探索,与相关企业在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两个专业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进行了全面合作。
师资队伍
学院共有专职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在读博士7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60%以上。有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淯阳学者”2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