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生物活性饲料与抗生素替代及健康养殖

生物活性饲料与抗生素替代及健康养殖

发布时间: 2022-12-22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医药生物技术
成果介绍
该成果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针对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饲料资源短缺、饲料利用率低、饲用抗生素滥用、畜禽粪便不合理排放等问题,及由此带来的畜禽养殖成本上升,疾病防控风险增加,食品安全压力增大等困境,课题组秉承安全、环保、高效的养殖理念,以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为出发点,以微生物发酵技术及其产品开发为重要途径,开展了饲用益生菌的筛选、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果渣发酵饲料菌株筛选及发酵菌剂研发、果渣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优化、生物活性饲料喂养效果评价等研究工作,为实现高效生态养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经多年系统研究,获得了多株具备产业化的饲用优良益生菌菌株,建立了高密度发酵工艺,可实现活菌数高达1013 cfu/g的微生态制剂的生产,且研制的高密度饲用微生态制剂可部分或全部替代抗生素使用;获得了多株优良的果渣发酵菌种及发酵复合菌剂,建立了苹果渣生物活性蛋白饲料两步固态发酵工艺,实现了多菌种协同发酵,使发酵产物富含蛋白质、水溶性氨基酸、益生菌和水解酶等多种有益活性物质,因此,发酵的饲料既是优质的生物活性蛋白饲料,又可替代日粮
成果亮点
该成果可应用于生物活性饲料、替代抗生素类生物添加剂和非粮生物饲料等产品开发生产中,生物发酵饲料可以精料的8-15%添加使用,在不增加喂养成本的基础上,可有效提高肉蛋奶产量及品质,同时显著降低饲料和用药成本。应用于非粮饲料开发,全省年产鲜果渣200多万吨,如果其中一半用于发酵饲料生产,就可以形成30万吨优质活性发酵饲料,总产值达6亿元,纯利润1.5亿元,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两步固态发酵工艺,实现了多菌种协同发酵,为非粮饲料开发和抗生素替代类生物活性饲料生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通过工艺优化实现微生态制剂的高密度培养。
团队介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肩负着建设西北、兴学兴农、培育英才的历史重任。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行部省院共建机制,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省院局联合出台意见继续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力支持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