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

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

发布时间: 2022-12-20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成果介绍
I. 灌溉麦田 1. 秸秆还田。前茬秸秆粉碎还田,均匀覆盖于地表。 2. 施有机肥。选用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于土壤耕作前均匀撒施于地表。腐熟农家肥推荐用量为15000~20000 kg/hm2;商品有机肥推荐用量为1500~4500 kg/hm2。 3. 联合精密耕播 (1)选用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平播机型,一次进地完成灭茬、旋耕、深松、整平、分层施肥、精量播种、播后镇压与耢耱保墒。 (2)采用等行距播种,苗带宽度8 cm,间距13 cm。 (3)每隔两行小麦设一个深松施肥行,深松深度25 cm;底肥条施于地表下8、16和24 cm土层深处;底肥在三个土层分配的比例为1:2:1或1:2:3。 II. 雨养麦田 1.前茬处理。前茬秸秆粉碎还田,均匀覆盖于地表。 2.夏季休闲。喷洒除草剂。 3.施有机肥。参考灌溉麦田施用量。 4.联合精密耕播 (1)选用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沟播机型,一次进地完成播种沟灭茬、旋耕、深松、整平、分层施肥、精量播种、播后镇压等工序。 (2)沟宽25 cm、沟深8 cm,垄宽18 cm,沟内播种两行小麦,苗带宽度均为8 cm,间距9 cm。其它技术参数与平播
成果亮点
1.该机器通过双旋耕+深松+整平镇压+耢耱配合作业的机械设计,优化土壤物理结构,通过按比例分层施肥优化土壤养分供给结构,在设计理念、机器结构和功能上,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2.该机器的分层施肥装置,可以将同一种肥料按一定的比例施入不同的土层,也可以根据不同种类肥料各自适用的施肥深度和数量,定位定量地施入耕层。该结构和功能是目前同类产品中独有的。 3.该机器通过一次进地,依次完成两遍旋耕、一遍平地、一遍深松、分层施肥、播前镇压、播种、播后覆土镇压、耢耱等9个环节的作业,大幅减少机器进地作业次数,工作效率高、平均能耗少,还有效避免了因机器多次进地反复碾压导致的耕层以下土壤结构的恶化,在技术集成方面具有明显创新和市场竞争优势。 4.该机器可以实现宽苗带平播和宽苗带沟播方式的转换。宽苗带平播采用等行距播种,苗带宽度8 cm,间距13 cm;宽苗带沟播:沟宽25 cm,沟深8 cm,垄宽18 cm,沟内播种两行小麦,苗带宽度均为8 cm,间距9 cm。实现了农艺农机的高度融合,一机多用,灵活广适,新颖实用。
团队介绍
团队成员 (包括但不限于团队核心成员简介、组成与分工; 是否有工程化、产业化团队) (1)林祥,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高效用水理论与技术和小麦水肥精准调控栽培技术,负责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械研究与示范。先后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前期研究已探明耕层土壤物理结构改变对土壤蓄水供水及小麦耗水特性的调节作用,提出深松镇压与微喷灌配合消减土壤物理和水分障碍因子,优化耕层水肥供应能力、提升地力、实现增产节水高效的关键技术。在Soil & Tillage Research、Journal of Agronomy & Crop Science、作物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 (2)王威雁,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负责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技术集成与示范。先后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项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