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基于土壤碳功能变化的三江源湿地恢复过程与机制研究

基于土壤碳功能变化的三江源湿地恢复过程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 2022-11-27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成果介绍
针对果洛州玛沁县大武滩高寒湿地的退化问题,分析不同退化程度冻融丘和丘间土壤有机碳、总氮、有机碳组分、腐殖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总氮、有机碳组分、腐殖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在不同退化程度的变化规律,揭示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总氮、有机碳组分、腐殖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退化程度的响应,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补播技术对退化高寒湿地进行近自然恢复,为三江源高寒湿地退化和恢复机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其成果将对三江源高寒湿地保护和修复具有指导意义,促进三江源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成果亮点
1.果洛州大武地区高寒湿地土壤重组分有机碳含量为32.46-160.22g.kg-1,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为94.83-97.76%,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并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少。 2.维持高寒沼泽湿地的主导因子是土壤含水量,冻融丘的数量和大小对高寒沼泽湿地退化中土壤碳氮含量及贮量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气候变暖是高寒湿地退化最重要的原因,微地形的间接作用加速了研究区高寒湿地的退化。 3.人工建植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是抑制高寒湿地退化的主要措施。 4.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文核心论文3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
团队介绍
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青海大学联合组建,完成人: 林春英、李希来、孙海松、周万福、李红梅、郭勇涛、马学谦、沈延青、林永康、韩辉邦、刘凯、孙华方、金立群、侯永慧、王启花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