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川渝两地已汇聚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

发布时间: 01月10日 发布来源:光明网

15
1094

1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陈亚军表示,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科技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会同川渝两地,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围绕“三个强化”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强化科技资源和设施落地。从科技创新平台看,加快建设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取得了一批重大的标志性成果。从科技基础设施看,新布局电磁驱动聚变装置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设施,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发现并记录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

强化科技研发和转化协同。在资源共享方面,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累计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257个,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中新(重庆)超算中心等相互开放。在转化合作方面,两地成立了双城经济圈技术转移联盟,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渝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加快形成,在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北斗三号基带芯片等领域实现了一批合作成果的落地转化。

强化科技企业和产业培育。从企业层面看,目前两地已汇聚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从产业层面看,两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产业规模分别达到了1.7、1.2、1.1万亿元,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一批新产业加快培育。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政策赋能,支持两省市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再加力,在共同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再加力,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建设上再加力,增添创新创造的动力和活力。”陈亚军总结道。(刘晗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展开
收起